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诊断 > 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上一期,夕夕讲解了有关脑出血的有关内容,今天我们再来谈谈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知识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和脑底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SAH。脑实质或脑室出血、外伤性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为继发性SAH。一、病因:1.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粟粒样动脉瘤约占75%)和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约占10%)为最常见原因2.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肿瘤、血液病、各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症。3.原因不明占10%。4.吸烟、饮酒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密切相关。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1.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重要及严重的并发症,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数小时至7天以内的急性或亚急性脑室扩大所致的脑积水。脑室系统充满血液是急性脑室扩张的先决条件,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而导致颅内压急骤升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脑积水除了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外,常有意识障碍加重等颅内高压表现。尤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天内逐渐出现昏迷、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病情恶化。2.正常颅压脑积水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几周或几年后出现脑室扩大,是因多种原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正常颅压脑积水的三大主征为精神障碍、步态异常和尿失禁。还可出现性格改变、癫痫、锥体外系症状、强握反射、吸吮反射等。晚期双下肢发生中枢性瘫痪。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救措施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医院进行是行急诊脑血管造影查明出血灶,开颅结扎出血血管,清除积血以及寻找出血原因,可进行手术切除术,以防止再复发。转送病人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让病人保持头高侧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2.及时清理患者口中的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道;3.尽量避免长途转送,选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4.转运前应给予脱水、降压等治疗;5.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6.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7.有随时进行抢救的基本设施。四、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严格限制探视,各种治疗护理活动应集中进行,为病人提供安全、安静的环境。2.饮食护理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并添加适量润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予缓泻剂、开塞露等药物。3.预防感染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会阴部护理,预防感染。(二)、防止再出血的发生1.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率高,再出血的临床特点为:首次出血后病情稳定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再次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原有局灶症状和体征重新出血等,应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避免诱因:告诉患者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及血压过高等。如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时遵医嘱予镇静止痛剂及脱水药物,血压过高应遵医嘱降压。(三)、予心理支持,使病人情绪稳定,安心接受治疗。用药指导1、使用尼莫地平等缓解脑血管痉挛的药物时可能会出现心动过缓,皮肤发红、静脉炎等,应尽量使用深静脉输注,控制输液速度,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及有无不良反应;2、使用降颅压的药物,应监测肾功能及水电解质的情况。健康指导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2.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有吞咽困难、呛咳者给予糊状流汁或半流汁小口慢食,防止误吸,必要时鼻饲流汁。3.告知本病治疗与预防的有关知识,指导病人配合检查,明确病因,尽早消除顾虑。女性病人1~2年内避免妊娠和分娩。4.了解病人的心理,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鼓励家属和朋友关心病人,避免病人急躁情绪。今天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关知识就补充到这里啦!有关推送的内容,夕夕和阳阳欢迎大家投稿及提出意见,我们下期见~北京哪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儿童白癜风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