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治疗 > 新生儿黄疸的防与治

新生儿黄疸的防与治



医院新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李建英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的临床问题。尤其是早产儿黄疸,对早产儿的危害更大,更应该引起重视。美国每年因新生儿黄疸住院人数较10年前增加了%。可见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占新生儿住院的首位,严重者若未及时发现和治疗,易导致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存活者2/3留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新生儿高胆的防治措施的研究,提出除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外,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也可对新生儿神经损害,致神经精神发育异常。亦有研究表明高胆红素血症能够对新生儿心、肝、肾引起脂质过氧化损伤。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现在我们就浅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基本知识。由于新生儿毛细血管丰富,当血清胆红素超过85umol/L,即经皮胆红素测定为5mg/dl,则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而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高胆红素是血症诊断标准应随总胆红素的峰值在不同时间有不同标准,或应检测“小时——总胆红素”。年就有学者提出早期高胆的诊断概念,对出生3d内足月新生儿脐血胆红素51μmol/L(3.0mg/dl),24h内μmol/L(6.0mg/dl),48h内μmol/L(9.0mg/dl);早产儿分别为51,,μmol/L(3.0,9.0,12.0mg/dl),即应诊断为高胆而予以治疗,年又有学者提出凡血总胆红素大于小时——总胆红素第95百分位数为高胆红素血症。近期国内已开始推荐小时——总胆红素作为临床干预标准。有人就问了,高胆红素血症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易出现,它的病因又是什么呢?新生儿黄疸病因较多,存在个体差异,也与种族、地区、遗传、家族、喂养方式、出生体重以及各种围产因素等有关。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1)胆红素生成过多: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2)体内出血:如较大的头颅血肿、皮下血肿、颅内出血、肺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引起血管外溶血,使胆红素生成过多。(3)同族免疫性溶血:见于母婴血型不合,如ABO或Rh血型不合等,我国ABO溶血病多见。(4)感染: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和原虫等引起的重症感染皆可致溶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引起的败血症多见;而肺炎、脐炎、皮肤感染亦可致黄疸,其中肺炎多见,发病日龄以7天为多。(5)肠肝循环增加:先天性肠道闭锁、先天性幽门肥厚、巨结肠、饥饿和喂养延迟等均可使胎粪排泄延迟,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6)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一周内,由于热量和液体摄入不足、排便延迟等,使血清胆红素升高,几乎2/3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出现这种黄疸。该种原因导致的黄疸通过增加母乳喂养量和频率而得到缓解,一般不发生胆红素脑病。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3个月内仍有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其诊断需排除其他病理因素。其原因可能与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增加肝肠循环有关。一般不需任何治疗,停喂母乳24—48小时,黄疸可明显减轻,但对于胆红素水平较高者应密切观察。(7)其他:红细胞酶缺陷、血红蛋白病、维生素E缺乏、低锌血症等。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红素排泄障碍等疾病。甚至于出生时窒息、缺氧、酸中毒均可增加黄疸发生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哪些危害?最常见为胆红素脑病,又称为核黄疸。多发生于出生后1周内,最早生后1—2天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甚至生后18月出现,也可晚至8—9岁出现。主要症状有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肌张力降低、脚弓反张、发热、双眼凝视、呼吸暂停等表现。可造成听力损害、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脑性瘫痪、智能落后、抽搐、抬头无力、流涎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不经治疗干预,可造成永久性不可逆性损害。什么情况下需要干预及治疗黄疸呢?1)出生3d内足月新生儿脐血胆红素51μmol/L(3.0mg/dl),24h内μmol/L(6.0mg/dl),48h内μmol/L(9.0mg/dl);早产儿分别为51,,μmol/L(3.0,9.0,12.0mg/dl);

2)血清总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l),或每小时0.85umol/L(0.5mg/dl);

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4)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

如何对新生儿黄疸进行筛查?

1、每8—12小时常规评估皮肤黄染的程度

2、出院前至少要检测一次胆红素

3、视觉评估(目测估计)

4、经皮胆红素测定

5、血清胆红素测定(金标准)

6、生后24小时内发现黄染直接检测血清胆红素

7、生后24小时后发现黄染可先经皮胆红素仪测定,如经皮胆红素仪测定75%百分位,应进一步测定血清胆红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干预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严重高胆红素血症,避免核黄疸的发生。

目前主要治疗方法:

一是蓝光照射退黄治疗。光照时,婴儿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除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外,其余均裸露。

二是药物治疗:(1)肝酶诱导剂(2)补充白蛋白(3)静脉应用人免疫球蛋白(4)其他口服肠道益生菌等。

三是换血治疗:大部分Rh溶血病和个别严重的ABO溶血病需换血治疗,指征为1、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umol/L(4mg/dl),血红蛋白低于g/L,伴水肿、肝脾肿大和心力衰竭者;2、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12umol/L(0.7mg/dl)者;3、光疗失败,指高胆红素血症经光疗4—6小时后血清胆红素仍上升8.6umol/(L.h)0.5mg/dl.h;4、已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者。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

1、成功母乳喂养:出生最初几天每天至少哺乳8—12次;生后每24小时内4—6次小便,3天内大便颜色逐渐改变,生后4—5天大便颜色应该由墨绿色变成棕色或黄色;在出生的最初几天内如果体重丢失7%—10%,应评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是否需要添加配方奶,并检测新生儿体重和胆红素水平;

2、多晒太阳;

3、密切监测胆红素变化,及早干预,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是新生儿在一定时间内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水平,新生儿高胆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和病理的。而新生儿高胆又可对新生儿造成危害,经过科学的检查,细致的观察,早发现,适当地应用各种科学治疗方法,从而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及减少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侵害。

李建英医院新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邯郸市围产医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新生儿分会会员,邯郸市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从医30余年,长期在一线工作,认真学习国内先进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工作,在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早产儿的救治及静脉营养等均有独到之处。曾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获邯郸市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贾海燕医院儿二科负责人、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四十余年。不仅对儿科基础理论有着扎实的功底,对儿科临床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对小儿急危重的救治,如重症肺炎、脑炎、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衰竭,严重脓毒血症性休克,重症麻疹、手足口病等。曾在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获得邯郸市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yq.com/wmcxzl/18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