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常识 > 我院成功诊治一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合并颅
我院成功诊治一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合并颅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大多数人对脑血管疾病并不陌生,甚至非医学专业类的普通大众都能道其所以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20世纪70年代前,其病死率高达70%,近年来由于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的广泛应用,该病的病死率下降至20%-30%,但致死及致残率仍然较高。然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合并颅内血肿形成及蛛网膜下隙出血者极为罕见。
据相关统计,国外有关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合并颅内血肿形成的病例报道仅9例,国内有关病毒性脑炎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的相关报道目前仅2例,均已抢救无效死亡。因此,本病例对我院临床医学工作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也标志着我院在此类极为罕见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上又迈出了重要性的一步。
该患者为17岁男性,入院3小时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肢体抽搐,牙关紧闭,先后间断发作10余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约4分钟,未行特殊治疗,后逐渐好转。入院1小时前突发意识障碍,呼之不应,病情加重,因而急来我院就诊。本次患者入院检查显示:体温38.3℃,脉搏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97mmHg。格拉斯哥评分3分,深度昏迷,头颅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均迟钝。耳、鼻无出血及脑脊液漏。口唇发绀,颈部稍抵抗,胸廓对称,呼吸较快,伴喘憋。脊柱生理弯曲存在,肢体刺痛无反应,无自主活动,跟膝腱反射未引出,双侧巴彬斯基(Babinski)征阳性。我院当即展开抢救,立即为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经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检查,初步考虑“病毒性脑炎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据了解,该患者曾于10日前因自感尿道口处瘙痒并发现溃疡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及涂用软膏,症状好转)。且年该患者曾因“癫痫”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电解质紊乱,经治疗出院后,留有癫痫发作病史,间断服用卡马西平控制。根据患者情况,我院认真制定治疗方案,经抗病毒(阿昔洛韦),输入人血白蛋白,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神经,改善微循环,抗癫痫,亚低温保护脑组织治疗,尼莫同预防脑血管痉挛等积极治疗,患者病情好转,神志转清,脱离呼吸机。为求进一步治疗,该患者已于医院继续治疗。
临床上带状疱疹性病毒性脑炎极为少见,合并脑出血的病例更是几无报道。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识,对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十分有必要。同时也提醒广大临床医师在遇到此类病人时应当仔细追问病史,以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来源:医院
重症医学科二病区-王焕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备注
编辑:赵淑慧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