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常识 > 高血压患者,安稳过冬很难吗
高血压患者,安稳过冬很难吗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540736.html
转发自“健康南京”
“到了冬季,人体的血管会收缩,高血压患者血管壁的压力相对增高,血压波动幅度比较大。
尤其是高血压病程长及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过大,极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脑梗死)或者急性心肌梗死。
高血压患者:想要安稳过冬吗?读完这篇文章,找到答案!
”一怎样算高血压?
二
高血压是怎样伤害全身的?
1
伤血管——变厚硬化
动脉血管是直接受到血液压力冲击的,血压高了,动脉血管就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血管和血管壁会增厚,时间长了就会受到损伤。
2
伤心脏——心肌肥厚
血压升高使心脏向动脉射血的阻力增大,心腔内的压力就会升高,慢慢就会造成心肌细胞肥大间质纤维化,导致心肌肥厚。
心肌肥厚,再加上动脉粥样硬化,就会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受损,最终发生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气喘、心悸的情况。
3
伤大脑——卒中和脑出血
高血压也会造成颅内的动脉硬化,加速血栓堵塞脑血管,出现一过性头晕、记忆力下降、身体发麻等等,都是轻型卒中发作时的症状。
4
伤肾脏——肾功能减退
长期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造成肾小球损害和肾微小动脉病变。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指出,一般在高血压持续10~15年后出现肾损害,肾功能减退,部分人群可发展成肾功能衰竭。
5
伤眼睛——视力下降
高血压可损害眼底动脉,造成视网膜小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和渗出等,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失明。
三
高血压的危险信号
头痛
疼痛部位多在脑后,同时并伴有恶心、呕吐感,若头痛时间长,而且很剧烈,并且恶心呕吐感也加重,就可能是高血压恶化的信号。
耳鸣
出现双耳耳鸣,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也可能是高血压来袭的信号。
头晕
血压波动就会造成血管抑制性头晕,这一症状在女性突然下蹲或起立时表现更明显。
失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高血压也是其中的危险因素,多表现为睡眠不踏实,入睡困难、噩梦多、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肢体麻木
手指、脚趾会出现麻木感,活动受限甚至会出现蚁行感,麻木感甚至会蔓延其他部位,严重者会造成半身不遂。
心悸气短
高血压会导致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四
高血压的主要患者群体
1、老年人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且患病率随增龄而显著增高。≥80岁的高龄老人患病率约为90%。
老年人血压调节能力差,受体位、季节、进食及温度等变化而出现忽高忽低的异常血压。且因动脉血管硬化,会出现假性高血压及脉压差大等现象。
2、高血压正在年轻化
引起高血压逐渐年轻化的因素主要有:
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饮食结构:高钠高脂饮食易导致血压升高;饮食的不规律,肥胖人群的增多均与高血压年轻化密切相关。
社会环境: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年轻人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不断加大,熬夜、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精神紧张均可导致血压的升高。
运动量降低:现代年轻人多数从事脑力活动,喜欢“宅”家里,长期久坐,出门多数依靠交通工具,运动过少。
不良嗜好:如吸烟、大量饮酒,与高血压的发生息息相关。
高血压,越早发现,越易控制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往往伴随着中风、心脏病、肾脏病等,即靶器官损害。持续高水平的血压,可缩短寿命数年不等,尤其是血压值越高,这种影响越明显。高血压造成寿命缩短、降低生活质量,与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如果能有健康意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明显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小贴士少熬夜有利于防控高血压
熬夜这件事对于血压高的人来说尤其要尽量避免。睡眠太少会影响身体应对压力激素的能力,而应激激素增加必然会导致血压升高。
许多睡眠不足的人一般处于长期、强烈的精神紧张、焦虑、烦躁状态下,大脑皮质兴奋抑制过程易平衡失调,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从而出现高血压。因此,少熬夜有助防控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怎样安度寒冬?
防寒保暖
冬季,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出门戴口罩、围巾、帽子,既可以御寒,更是保护血管的“神器”;鞋袜宜保暖透气、吸湿性好,鞋底要防滑,脚暖则一身皆暖和舒畅。在寒潮过境的大风雨雪天不要出门,避免寒冷刺激。
饮食清淡
做到饮食有节,常吃些新鲜蔬菜、食用菌、海产品和豆制品。
中老年人在冬天如果以牛羊肉、狗肉进补来御寒,切记不可过量,以免血脂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如果再大量饮酒、吸烟,多种危险因素叠加,加剧血压升高。
平稳情绪
有些高血压患者一看到寒潮预报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焦虑不安会影响血压波动。其实气温下降,人体都有自我调节能力,只是高血压患者血管的结构功能发生病变,一般平均3-5天,也会自行调整,因此高血压患者不必过度恐慌。
如果一周后,血压仍居高不下,应该及时到高血压专科门诊就诊。
调整锻炼时间与项目
在降温的那几天,建议高血压患者选择上午9时至10时或者午后出门锻炼,户外锻炼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
老年高血压患者最好把户外锻炼改为室内锻炼,进行太极拳等运动。
遵医嘱服用降压药
隆冬季节,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普遍有所升高,如掉以轻心,容易发生中风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此,要听从医生指导,坚持服用适合自己病情的降压药,将血压维持在理想水平。
还要注意不要因血压降下来了,就突然停药,以免出现反跳而发生高血压危象。在治疗期间,要学会自测血压,根据血压高低来调整药物剂量,且忌血压降得过低而造成心、脑、肾供血不足,诱发心梗或脑血管意外。
高血压的几点治疗建议
血压到底高不高?学会正确自测
正确测量血压,你要做到这些↓↓
1、测血压,两手臂都要测:由于“三高”及吸烟人群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所以发生“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概率也就增高。因此,无论高血压患者、还是正常人群,最好能够测量两个手臂的血压,防止出现正常血压假象。
2、同一位置血压最好测2次:家用的血压计一般都是电子血压计,敏感度比较大,因此在测量时,最好在同一个位置测量2次,间隔在2分钟以上。如果两次测量得到的数据相差在5毫米汞柱内,则可以认为测量数据比较准确,如超过5毫米汞柱,最好再测第3次。
3、测量数值要记录:每次测量数值要记录,便于给医生提供可靠资料,用来作为制定用药方案的参考;对于普通高血压患者,当记录的血压持续高于家庭血压/85mmHg时要及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4、量血压时坐姿很重要:正确的坐姿能够帮助你获取到相对准确的血压,建议选择端坐位,双腿下垂,不要交叉,两脚自然放平,测量位置与心脏位置高度相同。测量血压前保持平静、避免运动,避烟酒、不要憋尿;测量中要保持身心放松。
此外,注意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也是管理血压的重要一环。即使身体健康,一般也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规范的血压测量。
冬季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是个“不安分”的季节,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药物,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就能平稳过冬。
秦淮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