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预防 > 夏季发烧也可能是蚊子叮咬带来的新发传染

夏季发烧也可能是蚊子叮咬带来的新发传染



发烧原因很多种,主要分为细菌引起与病毒引起,当然有些发烧可能原因包括化学物中毒、应急性反应、过敏等。最近数年,病因方面至少增加了四种可能,它们由蚊子叮咬引起。疾病危险程度有重有轻,大家要引起高度警惕啊!防火防盗防师兄防蚊子!

最近这几天突然冒出一种新传染病,它的名字从来没听说过,裂谷热!

裂谷热(RiftValleyFever)

1.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感染多种脊椎动物。

2.人感染裂谷热病毒后多无症状,少数可有发热、头痛、视网膜炎、出血等表现。大多数病例表现相对轻微,常在2周内完全恢复。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多系统受累。

3.该病主要流行于非洲,亚洲中东地区也有报道。

4.人感染裂谷热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引起;或者通过伊蚊、库蚊、按蚊和其他很多蚊种叮咬而传播,但以伊蚊为主。

寨卡病毒病

1.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

2.人与人之间传播罕见,现在已经发现的传播途径包括:

1)可以由怀孕的母亲传播给胎儿,但传播几率尚不清楚;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传播给婴儿;目前尚未发现哺乳传播。

2)血液传播:可能存在血液传播途径,目前仅1例报告。

3)性传播:寨卡病毒可以男性向其女性性伴传播,但目前尚未发现女性向男性性伴传播情况。

基孔肯雅热

1.年基孔肯雅热首次爆发于坦桑尼亚南部尼瓦拉州。“基孔肯雅”是坦桑尼亚南部的土语“Chikungunya”的译音,意即身体弯曲形同折叠,是关节剧痛引起的,故本病可意译为“曲屈病”。

2.到了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基孔肯雅热东移至东南亚地区。本病多次发生于热带非洲以及亚洲的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和印度等地。仅年在印度马德拉斯的一次流行中,万人口中就有30万病人。

3.基孔肯雅热也正在逼近我国,年云南西双版纳发现基孔肯雅病人,并从其血液中分离出病毒。

4.目前已知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病毒属披膜病毒,蚊子为传染媒介。该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主要是受感染的动物宿主和病人。基孔肯雅病毒的动物宿主有绿猴、狒狒、黑猩猩、牛、马、猪、兔等。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吸血传播,能传播基孔肯雅的蚊虫有埃及伊蚊、非洲曼蚊、非洲伊蚊、棕翅曼蚊等。此外,本病还可经呼吸道传播。经过3~12天的潜伏期,感染者即可发病。

5.发热病人常突然起病,寒颤、发热39℃以上,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热1~7天即可退热,约3天后再次出现较轻微发热,持续3~5天恢复正常。80%的患者在发病后2~5天,可在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有瘙痒感,数天后可消退。有些患者可有结膜充血和轻度畏光的结膜炎表现,或并发脑膜炎等。关节疼痛与发热同时,患者全身的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十分剧烈的疼痛,且病情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不能活动。该病恢复期长达几周至数月,甚至3年以上。

尼罗病毒病

1.是由西尼罗病毒(WestNileVirus,WNV)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2.近年来流行于非洲、欧洲、美洲、澳洲、中东地区、印度次大陆等地区,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3.西尼罗病毒为蚊传病毒。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相似,病毒由蚊虫体内携带,通过叮咬人畜,使后者感染发病。

4.人感染西尼罗病毒潜伏期为3~14天。

5.80%为隐性感染,无明显不适。

6.20%感染者出现轻微症状,如发热、头痛、喉咙痛、背痛、肌肉疼痛、关节痛、疲劳、结膜炎、皮疹、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及呼吸道症状等,症状可持续数日至数周。

除上述几种疾病是由蚊子叮咬引起外,年在广东省出现非常多的登革热病人也是蚊子传播的!此外,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黄热病等常见传染病也与蚊子有关。

上述信息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治癜风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yq.com/wmcxyf/14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