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预防 > 一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ldquo失败
一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ldquo失败
最近做了一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可术后第一天,有一个裂孔未封住,视网膜继续脱离。这是一位老朋友介绍的病人,而且是千里奔袭,就做了这么一例手术。术后视网膜未复位的压力促使笔者思考了很多问题,下面就一一道来。
患者是一位38岁男性,右眼视力下降伴黑影和闪光5天,一个月前曾在当地做过激光封闭裂孔治疗,但未封住。患者有-6.00D的高度近视,右眼矫正视力0.05,眼压:20mmHg,眼球前段未见明显异常。玻璃体腔烟尘样色素,下方见出血混浊;9~2点泡状视网膜脱离,10:30角膜缘后15mm和12:00角膜缘后16mm各见一大裂孔,周边视网膜见格子样变性和激光斑,PVR分为B级(图1)。按高度近视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设计,用25mm×7mm的#硅胶块,做上方9:30~2:00硅压、放视网膜下液、冷冻和注气术。因有-6.00D的近视,按裂孔后缘后移1mm放置硅胶块。术中发现展平的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区前后宽于3DD,在10:00~1:00前并列一块1.5mm宽的硅胶。手术中顺利,还在8:30处周边视网膜发现两个前后排列的1/4DD大小干裂孔,也给予了冷冻和硅压。术毕,玻璃体腔内注入过滤空气0.4mL。回到病房保持半靠体位。
图1裂孔性泡状视网膜脱离
左图为刚入院时眼底拼图,泡状视网膜脱离,10:30和12:00可见两个马蹄形裂孔,PVR分为B级;右图为卧床休息一天后,视网膜脱离减轻,但范围有扩大
术后第一天检查,右眼视力FC/50cm,眼压17mmHg,眼球前段同术前。玻璃体腔上方见3个气泡,8:30和12:00裂孔封闭良好,位于手术嵴前1DD;10:30裂孔未封闭,致手术嵴后8:30~11:00视网膜脱离(图2)。分析手术失败原因,10:30裂孔未封住并不是硅压位置不对,一是放液不充分,二是术后只注意半靠位
图2术后第一天视网膜未复位
玻璃体腔内上方见3个气泡,12:00裂孔封闭,箭头指手术嵴上10:30裂孔未封闭,引起8:30到11:00手术嵴后视网膜脱离
让气泡顶压12:00裂孔,没有做交替体位兼顾10:30裂孔。根据以往经验,术后第一天只要裂孔位于手术嵴顶前,术中冷冻可靠,眼内气体体积够大,保持好体位是可以复位视网膜的。马上根据裂孔情况,嘱患者左侧卧位,垫两个枕头。后考虑这种体位气体顶压10:30裂孔效果不好,改成半靠左侧卧位(图3左图)。反馈回来的图并不是最佳位置,又电话嘱摇低点床靠背,调整到10:30裂孔位于最高位(图3右图)。
图3患者体位调整
左图:患者半靠左侧卧位,气体顶压位置在11点方位;右图,调低靠背后,10:30裂孔位于最高体位,气体顶压位置最佳
尽管笔者已经做过几千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以前统计的一次成功率在92.6%,但对这例患者还是有些担心!因为该患者裂孔多,裂孔位置偏后,可能很多眼底病医生肯定会首选玻璃体手术和硅油填充,这样在术中就能用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和见到视网膜复位。但玻璃体手术毕竟损伤大和并发症比外路手术多,即使硅油填充术后一次手术成功,也要多一次手术将硅油取出。这样多次严重骚扰眼内环境,就会很快发生白内障,不久就得做白内障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从而,患者将永远失去自己晶状体的调节功能。作为笔者本人做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原则就是,能做简单手术就不做复杂手术、能从外路解决就不做内路、能做单纯硅压解决就不做联合环扎。所以,在本例患者,笔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简单的外路手术的单纯硅压。笔者所担心的是如果真的观察术后第二天视网膜还不复位,眼内气泡体积已经缩小,最佳冷冻反应时间已过,要么再次冷冻和注气、要么直接再做玻璃体手术。这样与首选玻璃体手术相比,手术者的压力更大,患者肯定很不满意!一天的煎熬,等到第二天复查,视网膜全部复位,10:30裂孔位于手术嵴顶前1DD处和裂孔平伏,位置非常好(图4)!所有的担心都一下就烟消云散,我们几个医生和患者及家属都非常高兴!患者也说:他就是担心被做玻璃体手术,所以才找到笔者给做外路手术。
图4术后第二天视网膜复位
术后第2天,玻璃体腔内见一个气泡,视网膜复位,裂孔位于手术嵴前1DD,平伏(箭);箭头指手术嵴顶
这例手术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是受到患者欢迎的一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损伤最小和费用最低;特别是外路显微手术,术中观察冷冻裂孔和硅压位置都十分准确,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②有人认为做外路手术不需要排视网膜下液。从本例来说,放过视网膜下液还是“没有成功”。作者经验是小裂孔和浅脱离可不排视网膜下液,但对待中和大裂孔的中度以上视网膜脱离,还是要排视网膜下液,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根据笔者的经验,一般放视网膜下液,不可能将视网膜下液完全排干净,总是有部分视网膜下液残留,只要冷冻裂孔和硅压位置准确,这些残留的视网膜下液并不影响视网膜复位。③对待裂孔多和裂孔大的病例,手术失败的危险性增加,但只要把握住手术适应证,术中将每个裂孔都看清楚和压在手术嵴顶前,手术的成功率就非常高。④对待术后第一二天,裂孔未封住和视网膜继续脱离的患者,只要硅压裂孔位置正常和气体体积够大,采取正确的体位,也能取得手术成功。
读者想要进一步学习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请参考笔者编著的《眼底病手术学》,通过笔者购书,可获得笔者的亲笔签名。笔者38。
读完请点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