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饮食 > 讲述关员自己的故事疫情把我推到了一线

讲述关员自己的故事疫情把我推到了一线



初见肖航,气质优雅、少言寡语,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很难将她与冲锋在前、无所畏惧的疫情防控工作结合起来,只有看到她抓党建、带队伍、落实起工作来,那干脆利落、雷厉风行的样子,才真正理解她就是大家眼中“巾帼不让须眉”的优秀科长。年,肖航获评全国海关“百名优秀执法一线科长”。

疫情以来,黄埔老港海关船舶清关科成为黄埔老港口岸“外防输入”的一线阵地,肖航带领科室主动由内勤转向外勤,自发学习咽拭子采集和卫生检疫技能,先后22次成立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先锋组,天无休,加班加点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中走在前、作表率。

肖航在锚地登临为开采可燃冰的归国船员测量体温

在“登临”这项对体力和专业都有严格要求的工作面前,肖航再次表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果敢。几十米高的舷梯,让人望而生怯,但她第一个登上舷梯,一气呵成爬到甲板上。回忆起第一次登临船舶的情形,她说,“爬的时候心里只想着不能掉链子,没什么感觉。爬到船上才发现,腿和手臂一直在发抖。”那一次,突击队员的防护服一穿就是6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但大家都坚持着,努力克服甲板上的高温,直到完成最后一个动作。她一次次带头示范,激励科室人员迅速转换角色,互帮互助学习卫生检疫技能,科室也很快成为远赴锚地登临船舶开展卫生检疫工作的强力支援力量。

“你好,是海关吗?我的父亲是一名船员,正随船从香港返回,途中出现左侧身体偏瘫、麻木无力的症状,急需下船就医。”年4月13日14点33分,肖航接到一通船员家属的求救电话。放下电话,她立刻联系船舶代理公司,得知患病船员所在的船舶将于当天23点左右到达中外运黄埔仓码头。她根据码头的实际情况,快速拟定了有针对性的卫生检疫方案并及时请示汇报。获得批准后,医院救护车准备转运病人,并向其他口岸部门通报相关情况。

当晚,气温骤降,淅淅沥沥的小雨夹杂着几分寒气。肖航和同事们准备就绪,在雨中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卫生检疫物资,一遍一遍地核实清点,生怕遗漏了什么环节或物资耽误船员的救治。对于船员来说,此刻的每一秒钟都关乎生命。

肖航给外籍船员采集鼻咽拭子样本

4月13日22点50分左右,她安排专业人员通过电话对患病船员李某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清晰掌握其身体状况。4月14日凌晨1点左右,船舶到达,肖航和同事与医护人员一起,麻利地完成了卫生检疫和必要的急救后,将船员抬上救护车。最终,快速高效的处置为患病船员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不久后,该船员得以康复出院。

事后,船员家属和船公司发来感谢信,对海关不惧风雨、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工作作风表示了衷心感谢。

“有肖科在,我们心里就会更踏实。”这是与肖航并肩作战的同事的心声。同事小林对与肖航一起完成救治视网膜脱落船员的经历记忆犹新,“那一次,我们接到电话申请,一名随船中国籍船员突发视网膜脱落,经过两个国家的口岸均拒绝了他下船就医的申请。病发至今已近半月,病情越来越重,有失明的危险,请求靠泊桂山锚地下船就医。”

“生命优先!重点在于对入境人员的闭环管理。”老港海关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牵头联合其他口岸部门、医院、码头等单位,制定紧急救助方案。各部门联合执法、无缝对接,尽量压缩各环节时间,与时间赛跑,最终患病船员得到妥善救治。一周后,患病船员打来电话,“那天,当我看到穿着印有‘中国海关’字样防护服的关员,我很激动,听到祖国的语言,我好感动,得到祖国的救助,我好幸福。眼睛保住了,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

战“疫”至今,像这样的急难险重任务对于疫情防控一线海关人来说,已是日常。无论是深夜凌晨,还是双休节假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只要船员有需求,肖航和她的同事们都在国门前,穿着防护服,规范、严谨地完成一次次卫生检疫任务。“请放心,你们身边有海关,我们身后是国家!”这是像她们一样守护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海关人的承诺。

疫情以来,肖航带领科室人员在这样的日常中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办理换班船员出入境卫生检疫人次,开展核酸检测采样人次,救治伤病船员71人次,其中救治危及生命的急重症船员6人次,服务内外兼营转换的船员人次,移交地方隔离船员人次,高效贴心的服务获得企业、船员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关发布”供稿/黄埔海关监制/陶永

审校/刘畅编辑/雷煦美术编辑/卫昊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yq.com/wmcxys/217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