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医院 > 整复论
整复论
整复论
1.骨骼的性质各异。手指和足趾的骨和关节都简单,但是手和足的骨多种多样,关节连接也多种多样。最近端处骨关节最大。脚后跟是一块骨头,外面看起来就象是一个凸起,内有韧带拉着它。小腿骨有两根,上下两头联在一起,中段轻度分离。外侧那一根和小趾同侧,相当细,中段分离处尤细,在膝关节处有点倾斜,小腿外侧的肌腱起点便在这里。小腿骨的下端有通常的骨骺,足即在骨骺下运动,小腿上端也有骨骺,大腿的末端在这里活动。大腿骨相当长,却简单、紧凑,它呈屋脊状,下端有膝盖。大腿骨略向外、向前弯曲,它的上头是一个球状骺,韧带由此伸出,并和骨臼联接。这条腱嵌入关节内,明显倾斜,比肩关节稍垂直。髋骨与骶骨上的椎骨通过纤维样软骨韧带形成联接。
脊柱从骶骨末端始到大椎骨第五腰椎处向后弯曲。膀胱、生殖器官和直肠的弯曲部都在这一部位。由大椎骨到横膈,脊柱向前弯曲而上行,这里有腰肌。但是由此上升至肩以上的椎骨有一个向后的弯曲,而且似乎比下面弯曲度更大,椎骨向后弯曲在此达到顶点。颈关节是向后凹的,其中的椎骨一个接一个由起于两侧软骨上的韧带联接在一起。但是它们的关节在脊髓后面,而且因为软骨性的关节有一个急剧后弯的过程。韧带在此与肌肉一样向下伸出直至腰部,填满了肋骨与脊柱之间形成的沟。肋骨从颈部到腰部依次在两椎骨间由韧带联接,在前面与胸骨联接。肋骨柔软而有弹性。人肋骨的形状是各种动物中最弯曲的,因为人的胸部与其个头相较最扁平。没有肋骨的地方便出现横向宽而短的骨头,它们由小韧带与每一椎骨相连接。
胸骨是一整块,两侧有些凹陷,肋骨便在此插入联接。胸骨多软骨,有弹性。锁骨前面圆滑,胸骨端略能活动,肩峰端活动范围更大。肩峰起源于肩胛,大多数动物都是这样,但有区别。肩胛骨靠近脊柱一侧是软骨性的,有些弹性,外侧形状不规则,颈部和关节腔都呈软骨样。由于它与肋骨没有紧密连接,故运动不受肋骨限制。肱骨的头部有一条小韧带与它的窝部相联,并形成一个球面形的有弹性的软骨关节。肱骨本身向外隆起,并向前倾斜,但与关节腔不成直角。肱骨肘端变宽,若膝关节形状,中间有一条沟,很坚硬,后面有一个凹陷。上肢伸直时尺骨鹰嘴突嵌入其中。肘关节后面还有一条索状物,能使前臂发麻,它起于前臂两根骨头的缝隙里,有它的组织和终端。
2.鼻子骨折需要立即整复。若软骨部分受损,受损处用软麻布敷盖,再用Garthaginian薄皮子或其它柔软的东西包扎好。把皮条粘在受伤部位即可将伤部提起。这时不宜用绷带。另一种疗法是把受伤部位用乳香或硫磺加蜡膏粘到一起,立即整复。而后为防止塌陷,可伸进手指试一下感觉,以减轻错位,也可用Carthaginian皮条。即使有伤口,这样做也有利于加强复位,而且即使骨头有缺损,一般也不很严重,仍可这样处理。
3.耳朵破碎后不要用绷带,也不要用油膏。万一要用,要用尽可能轻的蜡膏油膏,而且要用硫磺粘结。耳朵一旦化脓,便烂掉一层,全部皮肉均难保存。耳朵没有多少肉和水,而富有粘液。脓肿切开并无危险,不过,能致死的脓肿的部位和性质还未讲到。在耳朵上做烧灼手术很快,但烧灼不当会使耳朵变形、变小。耳部脓肿切开后,一定要使用外伤搽剂。
4.下颌关节经常部分脱位并自动复位。偶尔在打呵欠时完全脱位,因为只有这时口张得最大,下颌会被拉向一边。下颌关节脱位更主要的原因是韧带倾斜、歪曲、松弛。脱位的症状是:下颌骨朝健侧歪曲,患者不能闭口、对牙。若两侧脱位则凸出更明显,闭口更困难,但无偏移。两侧脱位若不立即复位,患者通常因持续发热和昏迷于十日之内死亡,这是局部肌肉受影响的结果。肠功能也受影响,大便少、消化不良,或有呕吐,这类患者一般也会死亡。一侧脱位危害性较小。两种情况复位手术相同。患者或躺或坐,头固定,术者用双手从口内外抓紧下颌骨,同时做三个动作——牵引、复位、合嘴。术后治疗:局部使用润肤剂,支持下颌,注意体位。这些措施有助于复位。
5.肩关节向下脱位(我从未见过向其它方向脱位者)。由于关节局部肌肉消耗、萎缩,脱位的关节确实看得很清楚,就象牲口在冬天变瘦时关节隆起那样。瘦弱者及体质性干者更容易发生脱位。亦可见于局部变湿而无炎症者,因变湿会使关节拉紧。有些人在复位后用牛肋骨固定,这是错误的,他们忘记了牛腿活动时的姿势,人在同样条件下姿势也一样。荷马的诗句也含这个意思,要想一想为什么牛在那时很瘦。因为患者的关节没有复位,患侧外展是不可能的。患者只有适应脱位状态。先天性脱位患者,因舷骨短很多,结果象黄鼠狼的前腿,前臂比上臂短,手更短,缺损部位以上的骨头根本没有了。脱位的对侧尤其容易出现萎缩。萎缩一般发生在青春期患者,但比先天性者略轻。婴儿肩关节深部化脓最为常见,表现与脱位相同。成年人的骨头不可能再长长或变短,故成年人脱位后无骨头缩短,但有肌肉萎缩。青年人肩关节处的肌肉随年龄不同每天都有增有减。也要考虑到体位的影响,还有因撕裂造成的肩头凹陷的意义。因为肩峰被撕脱时,局部会出现凹陷,人们认为是肱骨脱位。如果这样,肱骨头会出现在腋窝内,患者不能抬起前臂,而且向任何方向的运动都不如前(可用对侧肩关节作对照)。复位方式;让患者把拳头放进腋窝里,用力上推肱骨头,而后上臂贴近胸部。另一种方法:用力迫使上臂后伸,以便出现旋转复位运动。其它方法:用头顶住肩头,双手置于腋窝下,上推肱骨头,另用双膝向后推肘部;或不用双膝,让助手尽可能向后抬高肘部;或自腋下将病人吊起,或用脚后跟将复位塞子蹬进腋窝内(注意右腋窝用右足跟),或用捣米杵,或用梯子架住脱位肩腋窝,或用木杠置于上臂内侧滚动。治疗和体位:上臂贴肋部,手抬高,肩部抬高,绷带包扎保持体位。若复位失败,则肩部仍然萎缩。
6.肩峰撕裂(肩胛部分)表现如肩关节脱位,但无功能丧失,复位后不稳定。固定位置及支持法同肩关节脱位。绷带按常规使用。
(自此以下至第19条,英文译者插入部分介绍,内容大多前后重复,故删略未译。——中文译者注)
20.髋关节脱位有四种形式,向内脱位最常见,向外次之,另外两种机会相等。症状:一般说来与另一条腿对比,向内脱位的特殊症状是可触及股骨头向会阴部移位,大腿无届曲(其它脱位常有)。因足部和膝部均随大腿外展,若不将两条腿同时拉至中线对比,会出现患肢较长。然而,若脱位系先天性的或青春期即已脱位,则成年后患肢大腿变短,小腿及其余部分均成比例缩短。向外脱位时,常有组织撕裂。患者不能直立,而向健侧歪曲。若不得已直立,则步行时需用一根或两根拐杖,这样也能使小腿直立。成年人的骨头不再变样,但是此种脱位有组织撕裂。成人患者步态蹒跚,象牛行走,弯着腰,臀部向健侧抬起以便支撑身体(患侧不便支撑),将患侧腾出来,大致如脚部受伤的人走路。他们在健侧拄根拐杖支持,而用一只手拄着患惯的膝部,这样才能支持身体移步。若脱位更向下,则靠撕裂较轻的臀部移动,这时组织撕裂更重。
21.向外脱位时,症状和姿势都反过来了。膝和足轻度内收。青春期或先天性患者两下肢发育不均衡(与内脱位类似),臀部略抬高,和拇趾(拇指)外脱位差不多。易患髋关节外脱位者脱位处常无炎症,肢体受体液影响较大。这种人天生易于脱位。有些患者基本上是全脱位,有些不易全脱位。有些可望迅速复位,有些则已不可治。对反复脱位者可以治疗。青少年或先天性患者以及因病脱位者,有些有坏死,有的没有。他们有上述全部损害,但比内脱位者轻。若照料得很好,步行时可以全脚着地,身体平衡。年龄愈小,愈要尽心照料,置之不顾只能使病情加剧,悉心照料,必能改善。脱位部分亦有萎缩,但比内脱位者轻。
22.双髋关节脱位时,两侧骨头受损相同。除了外侧,患者的组织营养良好。他们臀部抬起,除非有骨坏死,则大腿弯曲如弓。若臀部以上变驼,他们仍健康,但身体停止发育,只有头继续长。
23.后脱位症状。前面伛偻,后面隆起,双脚平直,大腿欲屈则疼,但也不能伸直。患肢缩短。还需注意,患者若不抬高患肢则膝部及腹股沟部均不可伸展,也不能屈曲。大多数病例的邻近关节因代偿而功能发达。这种代偿也见于其它关节、韧带、肌肉、小肠、子宫及其它器官。发生此种脱位时臀部隆起,致使髋关节不能伸直,并使下肢变短。全部病例小腿有组织萎缩,这种情况在什么病例、什么部位常见,业已说明。人体中凡能圆满完成功能的部位便健康,而虚弱的部位便退化,除非不能动是由于劳累、发热、炎症,便遵从以上规律。外脱位时由于股骨头抵入柔软组织,患肢变短;内脱位时,由于顶在隆起的骨头上,患肢变长。然而若成年人不能复位,则行走时自腹股沟部向前弯腰且健侧膝关节屈曲,脚尖着地。不拄拐杖行走时需用手扶着患肢。行走用的拐杖要短,太长了不便行走。若疼痛明显则远端肌肉萎缩,健侧亦相应变细。关节和肌健废用性萎缩特别常见于先天性青少年患者或某些疾病(有关病种下文有说明),膝关节就是这样。患者踡着腿,靠一根或两根拐杖走路。但健侧肢体因使用多,营养发育良好。
24.前脱位患者的症状与后脱位相反,后部凹陷,前面隆起。患者屈腿的力量很小,但伸力很大。双脚平直,从后跟量下肢两侧等长。脚尖部稍有翘起。此类患者起初很痛苦,发生这种脱位时,特别容易发生尿潴留。肢体前面伸直(停止发育且易患病,易早熟),后面则高低不平。成人患者直立行走主要用脚跟着地,而且如果他们能迈大步就一直迈大步,只是要拖着小腿。此类病例因能运动,萎缩很轻,有萎缩主要是在后侧。因患肢过直(膝关节僵直),病人须患侧靠拐杖才能行走。先天性或青春期患者,若适当锻炼结果可如成人,若照顾不好则腿变短、僵直。此类患者因关节长期伸直,可发生关节僵硬;骨缩短和组织萎缩相应发生。
25.由于大腿需要强力牵引,复位时均需用双手或木板、木棍;内脱位用力旋转,外脱位用力拉直。外脱位最需要这样做。至于内脱位,还有一种疗法,用一些口袋置于大腿变细处,而后让另一个人用双臂攀住患者两腿间用力下拉,同时水平扭动。这种方法对前脱位等有效,但对外脱位不好。如同肩关节复位时那样置木杠于患肢下,“挑担”、滚动的方法,对内脱位较好,但不适于其它脱位。前脱位、后脱位复位时较易成功,特别有效的复位方法是用腿或手、或木板向下压,使双腿伸直。
(26—31条删略未译。——中文译者注)
32.轻度的先天性脱位患者有的腿可以放平,特别是畸形足较易纠正。畸形足不止一种。治疗时先造型(选择恰当的功能位),涂树脂蜡膏,包以大量绷带后穿套鞋或裹铅片。用绷带包扎时绷带不要直接贴肉,并将足上吊达到预定姿势。
33.若错位时出现伤口并有骨头外露,则整复反而会加重伤情。患者暂时尚可忍受,最好是暂不复位。治疗可用树脂蜡或热葡萄酒浸过的敷布(冷布不宜用),也可用树叶;冬天要用粗毛布保暖,不要使用油膏或绷带;限食;要记住;受寒、重压、裹紧、操作粗暴、强迫保持某种姿势都是有害的。若治疗适当,虽严重致残,但可存活。残废是由于损伤靠近脚,愈后脚会严重畸形,加之其它畸形,必然影响功能。这种情况对邻近大关节有危险。唯一有效的原则是除手指、足趾外不予整复。这时外科医生要预先解释危险原因。能复位者,在第一二天进行,否则在第十天左右,决不要在第四天。整复用小木板。治疗原则同头骨骨折。保暖为要。整复后立即服一次藜芦,颇有好处。至于其它骨头,人们必须记住,骨折后整复它们即意味着死亡。骨折部位愈高,骨头愈粗大,整复时死得愈快。复杂性的足部骨折,难免出现痉挛和坏死。若复位后出现这些情况便是复位失败。因为坏死不发生在放松部位而发生在张力部位。
34.关节附近或长骨部位的截肢若位置不高而(靠近手足)常可使患者恢复,但患者可因虚脱突然死亡。截肢后处理与头部相同,保暖为要。
35.组织坏死的原因有:为止血压迫伤口过久,骨折时压迫过久或绷带使用不当。即使大腿或上肢坏死脱落的患者也有很多能活下来,而且患者无大痛苦。骨折患者的坏死界线很快形成,但脱落过程较慢,人们应设法小心地去掉坏死线以下最先坏死的部分,避免患者因疼痛和虚脱而死亡。大腿骨坏死时脱落需八十天,但小腿可在二十天左右切除。小腿骨中段坏死脱落约需六十天。这时可继续加压或减压、控制脱落的速度。此外,压力适当骨头不会脱落,也不会使皮肉坏死而裸露骨头,只是表浅组织可能坏死。医生应十分重视这些人,因为他们处在十分危险可怕的境地。处理时要轻柔、温暖,要限制饮食。危险情况为出血、畏寒。这时患肢应抬高,而后因脓液积聚,患肢应保持水平位或其它适当位置。此种骨折亦可因坏死或分利时发生的痢疾而出血,出血量大而时间短。出血后患者食欲尚可,亦无发热。故不必限制饮食。
86.脊柱向内凹陷是致命的,常因尿潴留和麻痹死亡。向外凸起时大都不会造成严重破坏,但比单纯震荡而无骨折错位者要严重得多,因为脊柱弯曲会出现分利,而脊柱震荡对全身包括生建器官(?)影响很大。
同样,肋骨骨折少见发热、吐血或坏死。肋骨骨折(无论是一根还是多根)时,若无塌陷,治疗很简单。若不发热,亦不必限制饮食。只需常规包扎,二十天内即可形成骨痂(因肋骨有弹性)。但是,若有严重挫伤,有多个结节,有慢性咳嗽并伴有伤口化脓,则有肋骨坏死(因为沿着每根肋骨都有来自全身的脊索。
37.因跌落所致的脊柱弯曲矫正时不太疼。膈肌上的弯曲甚难拉直。儿童病例除四肢和头部外均不发育。成年人可因病突然出现脊柱弯曲,但有时年轻人也有此症,只是少见恶性发展。有些人患此病后无何不适,这些人多体胖,但极少能活到六十岁。脊柱侧曲是由于患者常往一侧卧的结果,预后同前述。
许多患者吐血、患脓肿,应精心治疗,一般需绷带包扎。饮食方面,开始应有限制,而后任患者随意进食。另需静养,注意体位,禁房事。不过,未见出血或瘀血的部位若比发生骨折时疼痛更厉害,则日后有发生骨折的可能。化脓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日后必出现疼痛。治疗用烧灼法,将受损骨头烧去,同时烧去其他受损组织。若病变恰在两肋间,切忌烧穿,但亦不可烧得太浅。坏死后亦试用塞药捻治疗。有关事项以后交待。事必躬亲,不要只听别人报告。凡患者的食物、饮料、冷暖、体位均需亲自过目。对于药物的干、湿、红、黑、白、酸、涩等性质,在用于伤口时必须心中有数,对食物的性质应予同样注意。
38.复位和整复的手法有:吊、撬,劈、压。吊用于牵直,撬用于复位。待整复或复位的部位必须先牵引使之分离,直至足够高的体位。可用手、悬挂、绞车或某些圆东西做到这一点(使脱出部位居上)。手法因部位而异。腕、踝关节复位只用手即足以拉开,此时患肢前臂伸直,肘关节屈曲成直角。前臂悬吊。对手指、足趾、足、手、腕、肩峰等处骨折或脱位需用双向牵引,同时将凸出部分压回。其它病例靠手劲亦可牵开,但压回凸出部分必须用足跟或手掌,注意选择适当的软垫置于凸出部的对侧。术中另一侧需有一熟练的助手共同上下挤压。若脱位是两侧性的,则应同时在两侧使用适当手法。脊柱凹陷不可复位,可试用喷嚏、咳嗽、吸气的方法或以杯状器皿吸附,并力求改变生活方式以利恢复。人若不慎堕落深处,脊柱可能骨折。疼痛引起的弯曲类似内脱位,但不久会好,无其它严重情况。向后弯曲时,若损伤部位高则牵引脚,否则牵引上肢,牵引的同时用力复位,可坐在隆起处,或用脚踩,或用木板压。向两侧弯曲时可予牵引矫正,也可于摄生中注意姿势。
整复用具必须足够宽,软而结实,必须预先缠上布条,使用前必须检查用具的长、宽、高是否适当。比如大腿复位双向牵引时,固定在踝部、膝部的牵引物共同往足的方向牵引,另外腰部、腋下、两大腿间或胸部的固定牵引物向头侧牵引。这时要用杠杆或绞车。若在床上做此手术,患者双腿应顶在床槛上,床的另一头应横放一块厚木板,而后把这两头当作支点,利用杠杆牵拉。地面上可固定上轮子或顺着放一架梯子,使拉力同时作用于两头。适用于所有病例的用具为:一块九英尺长、三英尺宽、九英寸厚的木板,两头各有一架绞车,中间有适当的支持物,上面放上软横杆作为厚木板的支架,与臂部那一块作用相同。厚木板上应有光滑的沟槽,四指宽、四指深,以便整复时有足够的间隙自水平方向插手。木板的中部两侧应各固定一块挡板,上面横穿一木杆,以防病人滚动或滑动(见图)。使用牵引板时,将木板自一头推入,这头固定在一根木杆或墙上。压下另一头使木板翘起,在下面垫上适当的软东西。
39.有些病例口腔顶部骨缺损,鼻子自中段塌陷。患者头部挫伤但无伤口,由于摔伤、骨折或挤压有的人自头部往咽部流有腐蚀作用的体液,同时这种体液从头内损伤处流往肝脏和大腿。
图希波克拉底所用的整复工作台
A——厚板,BB——支座;
C——轴;DD——凹槽;
E——会阴椿;FF——中央支柱;
G——横闩;
40.全脱位和不全脱位的症状不同,是由于体位、性质、范围不同,关节窝骨折情况不同,小韧带撕裂不同,骨骺碎裂不同造成的。应知道病人怎样才发生一处或两处骨折,两处骨折时危险性较大。还应知道何种情况难治,什么情况恢复的希望较大,以及什么情况可复位或用外科治疗,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不能。什么情况下先天性或青春期脱位可治,什么人已过了青春期。什么病人恢复快或恢复慢,或最终变瘸。什么病人有萎缩,哪一侧重,哪一侧轻,以及骨折固定得早迟;畸形或骨痂出现的情况及其治疗。患者的伤口是当时出现的还是后来才有的。什么部位骨折后变短,什么部位骨折后容易隆起,何时会混淆关节脱位或关节凸出,什么人身上会出现模糊症状。从而判断病情,决定治疗。
41.应用绷带术时,应该注意术前准备、展示、牵引、整复、摩擦(药物)、包扎、悬吊、举起、体位更换间期及患者饮食等各方面。弹性最大的骨头骨折后发生畸形最快,其余依次类推。固定应在骨弯曲的那一侧,注意皮肉和肌腱的萎缩。复位后的骨头应尽可能不移位。韧带在运动而多湿处较柔软,否则即较僵硬,一旦可能有脱位,最好立刻复位。患者发热时不要复位,也不要在第四五天复位,至少对肘关节不宜这样做。有感觉丧失者复位越快越好,否则等到炎症消退。部分撕脱常见于韧带、软骨、骨骺等组织,亦见于组织分离而不能恢复者。这时多有坏死,但肢体功能可保存。关节脱位时,愈是远端关节愈易复位且发炎最少。若复位后局部完全不发热,则易于恢复。牵引时的姿势应最有利于脱出关节(骨头)与对方分离,要注意局部结构及脱出部位。整复时注意向后拉应斜而平直。因扭搓而脱位者复位时亦需扭搓,或稍作旋转。习惯性脱位易复位。一切视韧带和骨的性质而定。扭搓脱位的发生系因相应部位的骨头长或柔软,习惯性脱位的发生则因关节面平坦、骨头圆滑。关节发生摩擦与否,要看病人的体质和年龄。粘液多的组织不易发炎。
42.一旦发现创口,无论何时形成的均需打开包扎物,涂以树脂蜡膏。一开始若先在创口上包绕绷带,则其余未受损的部位亦会出现肿胀,这时损伤组织会迅速发生化脓、脱落,而清洁部位迅速愈合。不要在有伤口时用夹板,也不要加压包扎。夹板用于小块骨缺损。当大块骨头待清除时,由于脓液很多,这种方法便不适宜,这时应让创口暴露,以免脓液积聚。但是,所有骨头外露者无论曾否复位,均不宜用绷带包扎,这时只需要肢体伸直。踝部和膝部缠绕如镣铐。小腿侧面要平直,环状包扎要松软而结实。山茱萸木条适用于长而粗的下肢骨折,以保持其伸直。木条两端要捆上皮条,以便形成环状固定,患肢又可伸直。下肢创日用热树脂蜡膏,保持患肢于一定姿势,注意脚、臀的体位,限制饮食。凸出的骨头复位要待肿胀消退之后进行。复位时可用小杠杆。若碎片未清除,不宜作支点,则锯掉妨碍复位的骨头。由于暴露的骨头去掉了,患肢会相应变短。
43.脱位关节有大有小,故复位有难有易。大关节脱位对骨、韧带,皮肉、关节等破坏均较大,髋关节与肩关节脱位在很多方面类似。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云南治疗儿童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