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诊断 > 陈有信教授有生命更要有光明羟苯磺酸钙
陈有信教授有生命更要有光明羟苯磺酸钙
编者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高度特异性微血管并发症,是成人新发失明的最常见病因。羟苯磺酸钙作为一种特异性视网膜保护剂,是整个DR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治疗药物,可延缓DR进展。在阐述它的作用机制之前,先来看看DR的发病机制。
DR发病机制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高血糖状态首先引起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使得炎症因子、血管通透性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释放和聚集,引起周细胞分离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紧密联结蛋白结构改变,导致微血管损伤,血-视网膜屏障(BRB)受到破坏,继而血管壁完整性下降、血管通透性增高、白细胞渗出、血浆渗出、出血、局部缺血、黄斑区基底膜增厚,导致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血管外渗、片状出血、微动脉瘤等,进一步发展则出现新生血管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羟苯磺酸钙作用机制
羟苯磺酸钙保护视力,延缓DR进展的作用机制在于通过抗氧化炎症作用,保护微血管,稳定BRB,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证据如下:
抗氧化、抗炎作用
体外实验显示,治疗剂量羟苯磺酸钙可抑制过氧化物和氧自由基产生,具有抗氧化作用;使重要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降,改善炎症状态。随着羟苯磺酸钙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抗炎作用也随之增强。
降低毛细血管脆性
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纳入56例DR患者(包含非增殖期和增殖期DR),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安慰剂和羟苯磺酸钙mg/d治疗3个月。结果显示,与基线比较,羟苯磺酸钙组毛细血管脆性值显著下降,而安慰剂组显著升高(P均0.01)。提示羟苯磺酸钙对DR患者毛细血管结构有明确益处。
阻止毛细血管渗出
有动物实验显示,羟苯磺酸钙可阻止伊文思蓝从毛细血管渗出,证实其具有保护微血管作用。
稳定BRB,降低血管通透性
一项以后玻璃体穿透率(PVPR)衡量BRB通透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羟苯磺酸钙能显著降低PVPR,降低血管通透性,稳定BRB;对于早期DR患者,无论其血糖控制程度如何,加用羟苯磺酸钙后均可改善PVPR。
通过以上作用机制,羟苯磺酸钙可延缓早期DR患者眼底微动脉瘤生成,减少出血、渗出,并能显著改善DR分级水平,延缓DR进展,延缓激光治疗时间并辅助增强激光治疗效果,保护视力。
人物简介陈有信,中国医学科学院眼科医院眼科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秘书,中华眼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委员、副总干事兼秘书、《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基础与临床杂志》及《临床眼科杂志》编委。
来源:丁香园
推荐阅读重磅消息!由七位国内眼表领域权威专家联手医信眼科精心筹备制作,“丽丽在目”协办的“眼表常见手术网络培训班暨‘丽丽在目’手术示教(网络版)”开课啦!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培训班详细信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