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治疗 > 中医内科学白血病诊断治疗
中医内科学白血病诊断治疗
发热、出血、气血亏虚症、痰核、症积、骨关节疼痛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急性白血病约半数以上的患者以发热起病,且发病可出现在本病的任何阶段,患者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有寒战,出汗较多;若合并其他病邪侵袭,则可出现高热,伴畏寒多汗。慢性白血病则多表现为低热。
2.出血急性白血病常见出血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均可出现,以皮肤瘀点、瘀斑和齿衄最常见,也可见鼻衄、吐血、便血、尿血及月经过多等。视网膜出血可引起失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可引起死亡。慢性白血病明显的出血多在疾病急变期才出现。
3.气血亏虚几乎所有患者都伴有气血亏损症,并随病情的恶化而加重。如面色眦白,神疲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唇甲无华,消瘦等。
4.痰核多发生在颈部及腋下,大小不等,皮色如常,推之不移,质地较硬,皮下及头皮可见硬节。
5.癍积急性白血病的症积(肝脾肿大)以肝轻度肿大多见;慢性白血病则以脾肿大多见,肿大程度常显著,可在左肋缘下数厘米至平脐,质坚无压痛。
6.骨关节疼痛以胸骨下端的局部压痛为本病的特征,常有游走性四肢骨痛,特别是靠近关节处有压痛,局部可见红肿。
一、起病及临床症状
1.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短,以发热、出血、进行性贫血、骨关节疼痛、痰核为主要临床表现。
2.慢性白血病起病较缓,早期常无显著症状。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尤其是脾肿大)、气血亏损症、出血、骨关节疼痛、痰核。
二、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象和骨髓象对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白血病的细胞学分型诊断虽属西医学内容,但由于细胞学分型诊断与选择西医治疗方案和预后估计有密切关系,所以也应尽可能了解分型诊断的情况,以选择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1.痹病儿童急性白血病因发热、关节肿痛、心悸而易与痹病混淆,应注意鉴别。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痹病以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白血病时可有骨关节疼痛,但多伴有胸骨下端压痛、发热、出血、痰核等临床表现,起病多急。实验室的周围血象及骨髓象对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2.温病温病是由感受四时不同的温热毒邪引起的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起病急,传变迅速,发热,容易动风痉厥及伤阴耗血,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等特点。白血病的发热、出血等表现与温病相似,但无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也无传染性、流行性和季节性。实验室的周围血象及骨髓象对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3.血证急慢性白血病都可以出现多种多样的出血见症,以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白血症应属于血证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出血的同时伴有发热¨肝脾肿大、骨关节疼痛等临床表现,周围血象和骨髓象具有符合白血病的明显改变,治疗上白血病在一般血证治疗原则的基础上,还须配合中西医的抗肿瘤治法,以治病求本。
4.虚劳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出现以气血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应属于虚劳的一种特殊类型。气血亏虚证的同时伴发热、出血、痰核、肝脾肿大、骨关节疼痛等临床表现,周围血象和骨髓象符合白血病的明显改变,治疗上白血病在一般虚劳治疗原则的基础上,还须配合中西医的抗肿瘤治法,以治病求本。
辨证要点
1.辨发热白血病本身可以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有时找不到病灶。但大部分患者都是由继发感染而发热,可呈壮热,伴咽痛、咳嗽、痰多、小便淋漓涩痛等。阴虚发热则多为低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
2.辨出血辨明出血是由血热亢盛、气虚不摄或由瘀血所致的不同。急性白血病的出血多由血热所致,起病急暴,出血量多,血色鲜红,。实热者多有高热,虚热者多见低热或仅见手足心热。慢性白血病以气虚所致者居多,出血症渐起,血色淡红,伴明显气虚见症。瘀血引起者,出血渐起或暴起,出血量多,范围广,血色紫黯,舌质紫黯,或见瘀点、瘀斑。
3.辨痰核瘰疬、癌积痰核瘰疬及症积的出现表明痰瘀胶结较甚。
4.辩正邪盛衰常根据病程、并发症、舌脉等作出判断。起病急骤者,发热出血明显,舌红苔黄,脉洪大或弦滑数,虽有气血两虚见症而以邪实为主。放化疗的患者,热毒虽去,但正气已伤,表现邪衰正气亦虚。而晚期患者则以气血虚衰为主要矛盾。缓解期,气阴两伤,精气未充,余毒未尽,而表现为正虚余毒内伏证。
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养阴补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清热解毒针对病因为温热毒邪以治本,温热毒邪易耗气伤阴,故在治本的同时配合养阴补气;温热毒邪又常灼血为瘀,故辅以活血化瘀治法。此外,因本病多在内虚基础上感邪而成,病变过程中正气受损,更见衰败之势,故针对患者气血阴阳虚衰的不同,适当加以补益,扶正培本,以增强体质,增加抗癌能力,增强对化疗药物的耐受力和敏感性是大有裨益的。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具有一定抗白血病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也属必要。
急性白血病初期为邪实,正气不甚亏损。若热毒未被控制,则病情发展很快,正气日衰,热毒更甚,病情由轻转重。若能早期诊断,及时正确治疗,热毒渐去,正气渐复,病情可由重转轻直至完全缓解。在缓解期,热毒虽去,但余毒未净,内伏骨髓,此期又多有气阴两伤、精气未充之症,若外感六淫、劳伤心脾等诱发,正不胜邪,见发热、出血、进行性的气血亏损,痰核症积等症又可复发,经清热解毒抗癌或滋阴等治疗,可能再次缓解。一些病人因多次反复发作,正气大伤,邪毒亢盛,预后不良。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初期为邪实,若正气不衰,则病情较轻。若邪毒不解,病程日久,则转为本虚标实,病情由轻转重;如能正确治疗,亦可邪气渐衰,正气渐复,直到缓解。若正不胜邪,邪毒又可复燃,胁下症积、气血亏损、脏气损害等症又重新出现,称为复发。部分慢性白血病患者可转为急性白血病,称为急变。
急性白血病预后较差,未经治疗者平均生存期仅3个月左右,随着化疗药物的应用,特别是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提高、生存期显著延长。慢性白血病自然病程平均为3年左右,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是初发患者其病情可明显缓解,生存期延长。
本病的病因虽不十分清楚,但精血不足、脏气亏虚、气血阴阳失调加之邪毒入侵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故保养精气、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和加强必要的防护措施对预防本病具有重要意义。
白血病患者的调摄护理要重视保持病室和患者身体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病菌;病情危;重者?要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的变化以及有无项强、抽搐、呕吐等情况。缓解期的患者仍要坚持药物、饮食等疗法的综合调治,慎起居,适寒温,畅情志,饮食宜富于营养而易于消化,鱼虾、牛、羊、狗肉等属燥热动火之晶,不宜食用。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目前治愈率很低。白血病多由毒热之邪入侵及肝脾肾虚损所致,以发热、出血、贫血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血及骨;髓,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机以毒热内盛,气阴亏虚为多见,因此治疗以清热解毒,养阴补气,辅以活血化瘀及选加抗白血病的中药为治疗原则。急性白血病以热邪炽盛、毒盛伤血、气阴两虚及脾肾阳虚为主要证型;慢性白血病以瘀血丙阻、血热毒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气血亏虚为主要证型。本病初起多以邪毒亢盛的实证为主,日久则伤津耗气,虚实夹杂,晚期则正气衰败,预后不良。若出现持续高热、大量、多部位的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候,要配合使用抗生素、激素、输血等疗法,以中西医结合救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
《千金要方·卷十二·吐血》:“犀角地黄汤,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消瘀血方。”
《景岳全书·杂证谟·虚损》:“凡虚损之由,具道如前,无非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致。”“病之虚损,变态不同,因有五劳七伤,证有营卫藏府,然总之则人赖以生者,惟此精气,而病为虚损者,亦惟此精气。气虚者,即阳虚也;精虚者,即阴虚也。”
《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
《医宗必读·虚劳》:“夫人之虚,不属于气,即属于血,五藏六府,莫能外焉。而独举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
目前治疗白血病主要采用化学药物疗法(化疗)。大量临床证明,在白血病化疗过程中正确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可以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强其治疗效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提高白血病的缓解率。
·主要治法
1.清热解毒法:多用于白血病早期。近代研究证明,许多清热解毒药都具有抗癌细胞作用,可与化疗药物协同发挥治疗效应,同时能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防治化疗中常易出现的感染倾向。如哈尔滨医院用“癌灵Ⅰ号”注射液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配合清热解毒、清利湿热中药(金银花、连翘、黄柏、牛角、生石膏等),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81例,完全缓解X例,其中以M3型效果最为显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19L2.扶正补虚法:在白血病的化疗中应用最为广泛。扶正中药不仅能扶助正气,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害,而且能够提高机体对化疗的敏感性,增强和巩固治疗效果。如麻氏以“扶正抗白冲剂”(人参、黄芪、首乌、仙灵脾、天门冬、补骨脂、女贞子、炒白术等)治疗完全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90例,观察其;5年持续缓解率(Eli)和长期生存率(艳)的影响;检测了用该冲剂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90例患者5年EFI为64.2%,5年OS为77.2%;患者免疫功能明显改善冲国中西医结合杂志;(5):)箱3.活血化瘀法:近年来此法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受到普遍重视。其作用主要在于改善微循环,促进骨髓造血功能,调节免疫机能,有些活血化瘀药对白血病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对化疗药物也有增效作用。如王氏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症见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并用“小金丹”、“化瘀丸”及桃仁、红花、五香草、水蛭、莪术等活血化瘀药,·收到较好的疗效[河南中医;(3):21]。主要中成药刘氏综述临床用于治疗白血病的中成药主要有大黄廑虫丸、当归芦荟丸、梅花点舌丹、牛黄解毒片、云南白药、复方丹参液、六神丸等[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42)。
·作用机理研究
黄氏报道人参、黄芪、冬虫夏草、枸杞子、党参、参三七、刺五加等补益中药的煎剂或其有效提取成分,均有良好的促进白介素-2产生,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C)、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C)活性的作用,尤其是中药补益类复方,可明显增强NKC、LAKC活性,发挥过继性抗肿瘤(白血病)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L李氏等对中药诱生干扰素(1FN)作用进行了探索,党参、灵芝、香菇、黄芪、黄芩、黄连等可以诱生不同类型的DN[上海中医药杂志;(1):34]。徐氏等通过对种中药对HD60细胞诱导分化及细胞毒实验,选择其中作用较强的巴豆进行深入研究,实验结果初步证实巴豆具有较显著地诱导白血病细胞向正常方向分化的作用[中华血液杂志;(10):]。戴氏报道As2O3(注:中药雄黄的主要成分)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有诱导分化、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经临床观察完全缓解率高,且不引起出血和骨髓抑制,能下调bcl-2基因(一种凋亡抑制基因)表达[中华血液杂志;(12):]。
原文转载自:中药世家网
复方万年青胶囊主要成分:虎眼万年青、半支莲、虎杖、郁金、白花蛇舌草、人参、丹参、黄芪、全蝎、蜈蚣。解毒化瘀,扶正固本,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适用于肺癌、肝癌、胃癌化疗合并用药,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