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治疗 > 如何防治ldquo视力的无声杀手r
如何防治ldquo视力的无声杀手r
糖尿病被称作是无声杀手,缓慢损害全身的组织和器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就是一种损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怕之处在于早期患者无自觉症状,容易被忽视,后逐渐出现闪光感及视力减退,病变继续发展时,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是5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今天就跟着瑞金药师一起认识一下视力的无声杀手,以及如何对付它的方法吧~
1●什么是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致盲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对微小血管的损伤,使视网膜毛细血管失去正常的屏障功能,出现渗透现象,造成周围组织水肿、出血,血供与营养缺乏,导致组织坏死及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释放,因而产生新生血管,从而引起视网膜大量出血与玻璃体大量积血,产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六期,前三期为非增殖期,经过良好的控制可恢复。后三期是增殖期,难以逆转,只能通过激光治疗甚至手术治疗来阻止致盲。
因此DR的治疗必须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当发现患有糖尿病后需定期进行相关眼科检查,一旦发现DR需积极治疗,控制进展,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药物可以用于DR的控制和治疗吧~
2●DR的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包括:血糖、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其他风险因素包括:蛋白尿、妊娠、体重指标、遗传因素等。对于可控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因此降糖、降脂、降压等基础治疗应始终贯穿于DR治疗的始终。
控制血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治疗是治疗糖尿病,治疗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一般而言血糖的控制目标为≤14mmo/L,但血糖水平<8.3mmol/L将会更有益。
控制糖尿病对于防治其视网膜病变的积极意义在于长期持续的积累作用,短期控制血糖对眼底的疗效不易看出。值得注意的是,若较短时间内快速降低血糖,反而可加重视网膜病变,因血糖下降后,视网膜血流量减少,而视网膜缺血加重。还有一些进展很快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即使控制血糖,对病情的影响很小。
降低血脂对于血脂偏高和视网膜黄斑区及其周围有环形硬性渗出的糖尿病患者,可使用降血脂药物,如:氯贝丁酯。
有报道指出氯贝丁酯mg/次,一日4次,具有减少视网膜渗出并提高视力的作用。为减少胃肠道反应,该药物宜与食物同服。
降低血压血压升高可加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等除有降压作用外,还可增加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减少糖化血红蛋白,抑制蛋白非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形成。因此卡托普利对伴或不伴有高血压的DR患者均有延缓DR病情发展的作用。
卡托普利治疗DR时,每次50mg,一日2次为宜。
羟苯磺酸钙羟苯磺酸钙在DR治疗中应用已久,对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三高”因素,即毛细血管高通透性、血液高粘滞性、血小板高活性有明显的抑制和逆转作用,对早期的DR有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
羟苯磺酸钙用于DR治疗时,每日0.5g,一日3次,为避免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可在餐时服用。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可控制血栓素和前列腺素代谢物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微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改善微循环障碍。
阿司匹林用于预防DR的发生,常用剂量为mg/次,一日1次。
抗血管生成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是治疗DR的一类新型药物。目前,四种抗血管生长因子(VEGF)制剂(雷珠单抗、贝伐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均在DR治疗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这类药物用于治疗DR时,通常为玻璃体内注射。
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眼部严重不良反应包括眼内炎和眼内压升高,其中眼内炎发生率很低,发生眼内压升高的比例与激光治疗相当。
小贴士
虽然无法从根本上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糖友”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预防或减轻疾病发展:
01首先应积极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包括积极戒烟,控制饮食,如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饮食等。
02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需积极降血压和血脂。
03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即使没有眼部不适,也需定期做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早期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End
供稿/药剂科刘洪奕
●滴眼剂,您用对了吗?
●“缺铁性贫血”也能用中药治疗?!
●益生菌制剂常吃要不得!
●保暖杯与枸杞,一段并不美好的邂逅
●植物界的“活化石”,你用对了吗?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