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治疗 > 止血药全面总结

止血药全面总结



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为:(1)血管壁异常;(2)血小板异常;(3)凝血异常;(4)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5)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止血药可根据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分为:血管止血药、血小板止血药、促进凝血因子活性止血药、凝血因子制品、抗纤维蛋白溶解止血药、外用止血药等。

一、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

卡巴克络(安络血/肾上腺色腙片)

药理:主要成分为肾上腺素的氧化衍生物,无拟肾上腺缩血管作用,因此不影响血压和心率,但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稳定血管及其周围组织中的酸性粘多糖,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进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使血块不宜从管壁脱落,缩短止血时间,但不影响凝血过程。

适应症:适用于因毛细血管损伤及通透性增加所致的出血,如特发性紫癜、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道出血、鼻衄、咯血、血尿、痔疮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等。也用于ITP,但止血效果不十分理想。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5mg-5mg(半片-1片),一日3次。;5-10mgbid/tidim;严重出血10-20mgq2-4him。

不良反应:产生水杨酸样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耳鸣、视力减退、癫痫及精神紊乱等。

维生素C

药理:溶于水呈酸性,有多种功能,在止血方面它是细胞间质合成的必要物质,主要参与合成前胶原α肽链,成为羟化酶的辅因子,将脯氨酸及赖氨酸分别羟化为羟基脯氨酸和羟基赖氨酸,使血管基底膜的细胞间隙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保持正常状态,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加速血液凝固。

适应症:血管性紫癜,如单纯性紫癜、坏血症、过敏性紫癜等;急性肝炎和肝硬化;急性感染性出血、创伤愈合不良和金属中毒等。

注意:不宜与碱性药物、维生素K3和抗凝药(肝素、华法林)等配伍,以免减低药物疗效;剂量过大(>mg/d)易致胃肠道反应、尿路结石、深静脉血栓、急性血管内溶血和一时性降低血液pH等。

维生素P

药理:又称路丁(芦丁),它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力,减低其通透性和脆性,还有抗炎、抗休克作用。

适应症:主要用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的血管性紫癜或出血,如单纯性紫癜、感染性紫癜、药物性紫癜、机械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还用于鼻出血、口腔出血等黏膜出血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40mg一天3次,大剂量时可致食欲减退、恶心等不良反应。

复方芦丁片

成分:芦丁、维生素C,含芦丁20mg;维生素C50mg

药理:本品为维生素P属的一种,是一种脱氢黄素酮的糖苷。在食物中常与维生素C共存。维生素P是一种氢的传递体,可能参与体内氧化还原酶的作用,能影响甲状腺的活动,并使肾上腺素免于氧化,在体内能增强维生素C的作用和促进维生素C在体内蓄积。维生素C其主要药理作用是维持血管弹性,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其脆性与通透性,并促进其细胞增生和防止血细胞凝集。

适应症:主要用于脆性增加的毛细血管出血症,也用于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视网膜出血、出血性紫癜、急性出血性肾炎、再发性鼻出血、创伤性肺出血、产后出血等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成人口服一次1-2片,每天3次。

酚磺乙胺(止血敏)

药理:本品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渗出,能增加血小板数,并能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加快凝血过程,缩短出血时间,增强血块收缩等,达到止血效果。

药代:静注1h血药浓度达高峰,作用持续4-6小时,大部分以原形从肾脏排泄,小部分从胆汁、粪便排出。

适应症:用于防治各种手术前后的出血,也可用于血小板功能不良、血管脆性增加而引起的出血,血管性紫癜、过敏性紫癜,ITP等,亦可以用于消化道出血、呕血、血尿、眼底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用法用量:1、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一次0.25-0.5g,一日0.5-1.5g。静脉滴注:一次0.25-0.75g,一日2-3次,稀释后滴注。2、预防手术后出血术前15-30分钟静滴或肌注0.25-0.5g,必要时2小时后再注射0.25g。本品可与维生素K注射液混合使用,可与其他类型止血药合用,但不可与氨基己酸注射液混合使用。

不良反应:恶心、头痛、皮疹等,偶有过敏性休克、药物热、流感样综合征。

注射用卡络磺钠

药理:本品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进毛细血管断裂端的回缩作用,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常用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多种出血。

适应症:用于泌尿系统、上消化道、呼吸道和妇产科出血疾病。对泌尿系统疗效较显著,亦可用于手术出血的预防和治疗等。

用法用量:1、肌肉注射,每次20mg,一日2次。2、静脉滴注:临用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次60-80mg。

垂体后叶素

药理:含加压素及催产素,加压素有升压和利尿作用,对平滑肌有强烈收缩作用,尤其对血管及子宫之基层作用更强,使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流量,有利于这些静脉破裂部位的收缩,达到堵塞伤口止血的作用。使肠系膜动脉和肝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使门脉压降低。催产素的作用与剂量大小相关,小剂量可增强子宫的收缩节律,大剂量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使子宫肌层内血管受压而起止血作用。对于肠道及膀胱亦能增加张力而使其收缩。此外,垂体后叶素尚能抑制排尿。

适应症:用于肺、支气管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贲门黏膜撕裂、呕血、便血),并适用于产科催产、及治疗产后出血,以及产后子宫复旧不全、不完全流产等引起的出血等。对于腹腔手术后肠道麻痹等亦有功效。本品尚对尿崩症有减少排尿量之作用。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缩血管作用,可收缩冠状动脉,慎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肺心病及癫痫患者。

用法用量:呼吸道或消化道出血:一次6-12单位。

用法用量:5-10U加入GS40mliv,再用10-20U加入GSmlivgtt(10-20滴每分钟)维持72小时。必要时可加入硝酸甘油5-10mg。

不良反应: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心悸、头晕等,还可出现低钠血症、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休克等。

特利加压素

通过体内氨基肽酶作用转化为有活性的赖氨酸加压素,产生收缩内脏血管平滑肌,减少肠系膜、脾、子宫等内脏血流,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同时也可作用于食管和子宫等平滑肌。特利加压素可以降低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病死率,提髙止血率,减少因再出血所需要的急诊治疗,并且特利加压素在非常紧急的状态下,能够使静脉曲张出血停止,且能支持内镜的治疗。对于泌尿生殖系统出血、腹腔和盆腔区域术后出血,特利加压素也有一定治疗作用。研究报道,与垂体后叶素相比,特利加压素除能显著降低门脉高压及门静脉血流外,还具有作用更稳定持久,对心率、血压影响较小,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增加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

生长抑素/奥曲肽

药理: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其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其血管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抑制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

用法用量:

1、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开始先静推μg(即3mg)(3-5min内),继以μg/h静滴,止血后应连续给药48-72h。

2、胰、胆、肠瘘:μg/h静滴,直至瘘管闭合,闭合后继用1-3d。

3、急性胰腺炎:μg/h,连续72-h;预防胰腺手术并发症连续用5d;对行ERCP检查者应于术前2-3h就开始使用本品。

不良反应:头晕、局部疼痛、胆泥形成、甲状腺功能障碍、稀便、糖耐量受损、呕吐、无力和低血糖等。

去甲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于胃肠道黏膜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作用于胃肠道黏膜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

用法用量:局部止血,16mg溶于ml冰冻NS,50ml/次,每2-4h口服一次;或ml滴入胃管内,若30min后出血不止可重复1-3次;0.9%氯化钠ml+去甲肾上腺素(1ml:2mg)20mg每次50mlpoq6h

肾上腺素

α受体激动引起皮肤、黏膜、内在血管收缩,用于制止鼻粘膜和齿龈出血,将浸有1:00-1:溶液的纱布填塞出血处。

糖皮质激素

短期或少应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但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反而可致类固醇性紫癜,主要用于过敏性紫癜和免疫性疾病所致出血或需用激素治疗的其它出血性疾病。

二、血小板止血药

血小板输注

国内的血小板制品主要有单采(机采)血小板和人采(袋采)浓缩血小板两种。前者采集单个供血者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每袋血小板定义为1个治疗剂量(plt≥2.5×/L);后者国内以ml全血分离出的血小板定为为1个单位(plt≥0.2×/L),10-12个单位作为一个治疗剂量。临床上血小板输注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两种形式。

适应症

(1)预防性输注:以防颅内和内脏严重出血。适应症:1、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无出血时,国外通常plt≤10×/L;2、若有出血或有高出血风险时,PLT<(20-30)×/L,也可输注血小板;3、若有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和体外循环、膜肺等情况,预防性输注一般定为plt<50×/L;4、接受有创操作或手术者,防止出血要使血小板达安全水平。

(2)治疗性输注:适应症:1、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临床出血,如骨髓抑制、稀释性、免疫性/非免疫性血小板破坏/消耗所致血小板减少;2、先天性/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性明显出血倾向。

(3)有创操作血小板安全参考值:表面轻度操作PLT>20×/L;留置导管、胸(腹)腔穿刺、肝(支气管)活检、腰椎穿刺等PLT>50×/L;拔牙、补牙,PLT>20×/L;小手术、硬膜外麻醉PLT(50-80)×/L;大手术PLT(80-)×/L;正常阴道分娩PLT>50×/L;剖宫产PLT>80×/L。

注意:有条件尽量输注单采血小板,尽可能输注少白细胞血小板或输注时加用白细胞滤器;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尽可能输注辐照血小板;有创操作或手术的预防性输注应在操作或手术即将实施前开始。

一个单采的血小板含2.5×个血小板,每次输注一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一般可以达到止血的要求,严重情况下(手术、创伤、脑出血、内脏出血),可酌情输注2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

疗效判断:主要观察输注血小板后循环血小板升高的程度。应在输注血小板后1h内复查血常规,计算校正血小板计数的升高值(CCI),若CCI≤7.5视为血小板输注无效,次法很不稳定,干扰因素又多临床难以实施。

由于成人血容量为4-5L,正常脾脏扣留1/3输入的血小板,若输入1治疗量单采血小板,按2.5×个血小板计算,理论上可使血小板提高至少30*/L,因此,若连续2-3次各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plt仍<30*/L,经验性认为血小板输注无效。

咖啡酸

药理:本品为止血升白细胞药。具有收缩增固微血管、提高凝血因子的止血功能、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

适应症:用于外科手术时预防出血或止血,以及内科、妇产科等出血性疾病的止血,也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1g-0.3g(1-3片),一日3次,14日为一疗程,可连续应用数疗程。

氨肽素:促进巨核细胞成熟、释放血小板。无副作用,多与其它药物合用,单独用药疗效不定。

升血小板胶囊: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斑,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次4粒,一日3次。

白介素11: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刺激巨核细胞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分化成熟,增高血小板生成。用于实体瘤、非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用法:化疗结束后24-48h开始或发生血小板减少后皮下注射,剂量为25-50ug/Kg,每日一次,疗程一般7-14天。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对巨核细胞生成的各个阶段均有刺激作用,从而升高血小板。适用于治疗实体瘤后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也可用于ITP的辅助治疗。仅用于血小板减少及临床状态具有增加的出血风险的患者。用法:给药结束后6-24h皮下注射,每日每公斤体重u,每日一次,连续应用。

艾曲波帕:口服生物可利用的、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可与人TPO受体的跨膜结构域相互作用,启动信号级联反应,诱导骨髓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用于既往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反应不佳的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本品仅用于因血小板减少和临床条件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的ITP患者。用法:75mg每日一次治疗4周。

三、促进凝血过程的止血药

蛇毒血凝酶

蛇毒血凝酶制剂是在蛇毒中发现存在的一类丝氨酸蛋白酶,只作用于特定的肽键,对底物专一性较强,其结构和功能与人类凝血酶相似。蛇毒血凝酶类止血药的蛇毒来源和组份有较大差异。国产尖吻蝮蛇中“类凝血酶”与巴西矛头蝮蛇中“类凝血酶”药理作用相同,只裂解纤维蛋白原的A肽,产生纤维蛋白I单体和其多聚体,可被纤溶系统降解。而白眉蛇毒中“类凝血酶”在药理作用上不同于其他种属来源的血凝酶,先裂解纤维蛋白原B肽,经过一段延滞期后才是纤维蛋白肽A的释放,失去了纤维蛋白肽B的纤维蛋白,其释放纤维蛋白肽A的速度降低,使形成的凝块更不稳定。血凝酶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特别适合传统止血药无效的出血病人。但DIC导致的出血和有血栓或栓塞史的患者,禁用此药。除紧急出血外,妊娠初期3个月不应使用。

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立芷雪、巴曲亭)

药理:类凝血酶样作用,促进血管破裂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3,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生产纤维蛋白单体,交联聚合成纤维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注射1单位矛头蝮蛇血凝酶后20分钟,健康正常成年人的出血时间测定会缩短至1/3或1/2。这种止血能保持2-3天。

适应症:本品可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如外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也可用来预防出血,如手术前用药,可避免或减少手术部位及手术后出血。

用法用量:0.9%NS溶解后可供静注、肌注或皮下注射,也可局部用药。一般出血:成人1-2单位(1-2支);儿童0.3-0.5单位。紧急出血:立即静注0.25-0.5单位,同时肌注1单位。各类外科手术:术前一天晚肌注1单位,术前1小时肌注1单位,术前15分钟静注1单位,术后3天,每天肌注1单位;咯血:每12h皮下注射1单位,必要时,开始时再加静注1单位,最好是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混合注射。异常出血:剂量加倍,间隔6小时肌注1单位,至出血完全停止。

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苏灵)

药理:尖吻蝮蛇血凝酶为止血药,通过水解纤维蛋白原使其变为纤维蛋白而增强机体凝血功能。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尖吻蝮蛇血凝酶能显著缩短小鼠剪尾出血时间和兔全血凝固时间。

适应症:用于外科手术浅表创面渗血,是否使用需根据外科医生对伤口出血情况的判断。

用法用量:本品为单次静脉注射用药,每次2单位(2瓶),每瓶用1ml注射用水溶解,缓慢静脉注射,注射时间不少于1分钟,用于手术预防止血,术前15-20分钟给予。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

药理:本品是从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中提取的一种白眉蛇毒凝血酶,其中含有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两种类酶为相似的酶作用物,在钙离子存在下,能活化凝血Ⅴ、Ⅶ、Ⅷ,并增强血小板的凝集;类凝血激酶在血小板因子Ⅲ存在下,可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也可活化因子Ⅴ、Ⅹ,提高凝血活性。动物试验显示,本品小剂量时表现为促凝作用,大剂量时表现为抗凝作用。

药代:本品静脉、肌肉、皮下及腹腔给药均能吸收。给药后5-30分钟即可产生止血作用,作用可持续48-72小时。本品能与血浆蛋白结合,逐渐成为无活性的复合物,其代谢产物由肾脏缓慢排泄,需3-4天才能全部消除。

适应症:本品可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如外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的出血及出血性疾病;也可用来预防出血,如手术前用药,可避免或减少手术部位及手术后出血。

用法用量:静注、肌注、皮下注射,也可局部用药。一般出血:成人1-2单位;儿童0.3-0.5单位。

紧急出血:立即静注0.25-0.5单位,同时肌注1单位。

各类外科手术:术前一天晚肌注1单位,术前1小时肌注1单位,术前15分钟静注1单位,术后3天,每天肌注1单位;

咯血:每12h皮下注射1单位,必要时,开始时再加静注1单位,最好是加入10ml的0.9%氯化钠中,混合注射;

异常出血:剂量加倍,间隔6h肌注1单位,至出血完全停止。

药物过量:根据文献报道,在大剂量(50-ku/次)时则具有较强的去纤维蛋白原作用,能明显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而使血液粘度和凝血性下降。

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悸、皮疹、瘙痒、潮红等;其他罕见的并发症包括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支气管痉挛、深静脉血栓和腹痛、关节痛。长期、大量使用此类制剂也可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反而可能加重出血。

维生素K1

规格:1ml:10mg

药理: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K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基本结构为甲萘醌,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抗凝血蛋白C和抗凝血蛋白S等。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或异常,临床可见出血倾向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药代:肌肉注射1-2小时起效,3-6小时止血效果明显,12-14小时后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本品在肝内代谢,经肾脏和胆汁排出。

适应症: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及使用香豆素类、水杨酸类药物或其他原因等所致的出血,新生儿出血症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大剂量用于抗凝血杀鼠剂(溴鼠隆、溴敌隆)的中毒解救。

用法用量:1、低凝血酶原血症:肌肉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h内总量不超过40mg。2、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h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肉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3、本品用于重症患者静注时,0.9%氯化钠ml+维生素K—30mgivgttqd,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mg/分。4、鼠药解救时静脉滴注:5mg/kg体重,重复2-3次,每次间隔8h-12h。

不良反应:静脉注射速度超过5mg/min时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胸闷、支气管痉挛和血压下降等过敏反应,新生儿或早产儿应用超过5mg/d易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或氧化损伤性溶血。肌肉注射可引起局部红肿和疼痛;口服制剂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过敏性休克罕见。

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

规格:2ml:0.2g

药理:①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产生止血作用。②促进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增强血小板的聚集性和粘附性,缩短凝血时间,产生止血作用。③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出血。

适用症: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出血。对手术渗血、外科出血、呼吸道出血、五官出血、妇科出血、痔疮出血、泌尿道出血、癌出血、消化道出血、颅脑出血等均有较好疗效。对血小板数量极少和严重肝功能不良的出血及咯血效果不佳。

用法用量:1、肌肉注射,每次mg,每日1-2次;2、静脉注射:每次mg,每日1-2次,以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使用;3、静脉滴注:常用量每次mg,每日最高限量为0mg,以5%葡萄糖溶液-ml稀释后使用。凡遇急救性情况,第一次可大剂量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同时应用。

去氨加压素(DDAVP)

药理:是左旋精氨酸升压素(抗利尿激素)的一种合成的类似物,它对血管升压素V1受体几乎无作用,故无明显升压和子宫收缩的作用;它对血管升压素V2受体的亲和性增加,有较强的抗利尿作用。它在体内的作用需第二信使的参与,后者为cAMP依赖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Weibel-Palade小体释放vWF、FⅧ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使其结果升高,出血时间缩短。

适应症:主要用于1型VWD,对3型VWD无治疗作用,对2型VWD(vWF有质的异常)也无显著治疗效果,特别是2B型者应视为禁忌;由于其能增加FⅧ的释放,也用于轻、中型血友病A的出血治疗;其可改善血小板功能,因此在很多遗传性血小板功能缺陷和某些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出血中应用。尤其是血管性血友病和轻型血友病患者有口腔出血,拔牙或扁桃体切除术时给予有止血的效果。

用法用量:0.3ug/Kg,稀释于30-5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至少30分钟),间隔12-24h可重复使用,但多次使用后疗效下降。

不良反应:可引起轻度的皮肤血管扩张,常出现面部潮热,头痛、恶心、胃痛,还可见鼻粘膜充血、鼻出血、鼻炎、子宫绞痛、低血钾、过敏反应,偶见血压升高、紫绀、心肌缺血、皮肤红斑、肿胀、烧灼感等。其有很强的抗利尿效果,可导致水钠潴留与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钠血症。其尚可用于治疗中枢性尿崩症,水中毒继发的癫痫发作是其一种潜在的罕见并发症。其引起血栓并发症机会少,为谨慎起见,一般情况下不要合用抗纤溶药物。

四、凝血因子制品

新鲜冰冻血浆

采血后6-8h分离的血浆,于零下18℃冷存不超过1年为新鲜冰冻血浆(FFP)。一般情况下,当APTT/PT延长是参考范围首先上限/正常对照值的1.5倍时可考虑使用FFP;手术过程中,每输入ml浓缩红细胞,经验性补充mlFFP。FFP包含了全部凝血因子,但缺乏血小板和钙离子。大多数遗传性出血病是由于某种凝血因子量的缺乏或质的异常或是由于血小板功能异常所致,输血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患者有活动性出血或手术出血,需紧急输注FFP,-ml就足以达到止血所需的凝血因子浓度。在严重肝功能不全时绝大多数凝血因子(FⅧ除外)合成减少,此时输注FFP是有效的治疗。DIC大量凝血因子消耗,亦是输注的适应症,但应同时给予肝素抗凝,防止输注加剧血管内凝血过程。不应将FFP用于补充血容量、补充白蛋白或支持疗法。其无需交叉配血及Rh血型鉴定,但应选择ABO同型的血浆,在紧急情况下可输AB型血浆,单纯输注一般不超过15ml/Kg,严防输注过量或过快导致心脏负荷加重。

冷沉淀

是高分子量血浆蛋白浓缩剂,是由新鲜血浆缓慢冷冻(1-6℃)而得的白色沉淀物。主要含有vWF、FⅧ、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13和纤维连接蛋白。由ml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定义为1个单位,约含纤维蛋白原0.1—0.25g和含FⅧ80-U,其中vWF与FⅧ的含量比FFP高5-10倍。临床上主要用于血友病A、VWD、因子13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其次也用于肝病出血、手术出血、尿毒症出血、肿瘤出血、DDAVP无效的1型VWD和DDVAP禁用的2B型、2N型VWD出血等。血浆冷沉淀中有ABO抗体,在需大量输注时应考虑ABO相合的产品。血浆冷沉淀的最大缺点是在制备中无法采用杀灭病毒的方法,很难保证患者在接受输注时没有肝炎病毒或HIV病毒感染的风险。在室温下放置(20-25℃)6小时,将有50%的FⅧ失活,必须放于零下20℃保持。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

是由新鲜血浆分离纯化所得,主要组成成分:凝血因子Ⅸ、Ⅱ、Ⅶ、Ⅹ。

药理:本品含有维生素K依赖的在肝脏合成的四种凝血因子II、VII、IX、X及少量血浆蛋白。维生素K缺乏和严重肝病均可导致这四种因子的缺乏。而上述任何一种因子的缺乏都可导致凝血障碍,输注本品能提高血液中这四种凝血因子的浓度。

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单独或联合缺陷)。

1、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主要是凝血因子Ⅸ缺乏症(血液病乙型)的出血和手术。

2、抗凝剂过量、逆转香豆素类抗凝剂诱导的出血。

3、因肝脏疾病及肝移植手术导致的凝血机制紊乱,肝脏疾病导致的出血患者需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时。

4、各种原因(继发性维生素K缺乏的新生儿、口服广谱抗生素者)所致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拟做外科手术患者,但对凝血因子Ⅴ缺乏症可能无效。

5、治疗已产生因子Ⅷ抑制物的甲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症状(旁路治疗)。

6、敌鼠钠盐中毒。

用法:ivgtt,1U=1ml新鲜血浆

1、本品专供静脉输注,应在临床医师的严格监督下使用。

2、用前应先将本品和灭菌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预温至20-30℃,按瓶签标示量注入预温的灭菌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轻轻转动直至本品完全溶解(注意勿使产生很多泡沫)

3、可用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50-ml,然后用带滤网装置的输血器进行静脉滴注,滴注速度开始要缓慢,约15滴/分,15分钟后稍加快滴注速度(40-60滴/分),一般一瓶单位在30-60分钟左右滴完。

4、滴注时,以上要随时注意使用情况,若发现DIC或血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立即终止使用,并用肝素拮抗。

用量:国产PCC中所含凝血因子以1.0ml血浆中Ⅸ因子含量作为1.0U,Ⅶ因子含量低(10-20%)。1、使用剂量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程度而异,首剂一般每Kg体重输注10-20IU,以后根据病情确定用量,随后对于凝血因子7缺乏者每隔6-8小时,凝血因子9缺乏者每隔24h,凝血因子2和10缺乏者,每隔24-48h,可减少或酌情减少剂量输注,一般历时2-3天。2、在出血量较大或大手术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剂量。3、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患者拟做脾切除者应先于手术前用药,术中和术后根据病情决定。

不良反应:DIC常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本制品不含DIC所需的全部凝血因子,并且部分因子已活化,有可能加重DIC的病理过程,因此,不适用于DIC的治疗。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致血栓形成,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不与大剂量抗纤溶药合用,并有病毒感染潜在风险。

凝血因子Ⅷ

剂型有两类:1、血浆源性人FⅧ浓缩剂:以新鲜血浆为原料,国产制品为中纯度,主要含FⅧ和一定量的vWF,1UFⅧ相当于1ml新鲜血浆的FⅧ含量,经病毒灭活处理,病毒感染风险小。2、重组人FⅧ制品(rhFⅧ),由基因生物工程技术制得,为超高纯度制品,只含FⅧ不含vWF,几乎无病毒感染的可能。1UrhFⅧ相当于1U的FⅧ浓缩剂。FⅧ的半衰期为8-12h,故补充FⅧ需连续静脉滴注或每日2次。FⅧ的剂量:每千克体重输注1UFⅧ能使体内FⅧ:C水平提高2%,最低止血要求FⅧ:C水平达20%以上,出血严重或拟行中型以上手术者,应使FⅧ活性水平达40%以上。凝血因子的补充一般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FⅧ剂量(U)=体重(Kg)×所需提高的活性水平(%)÷2。血友病患者反复输血会产生FⅧ抑制物,主要通过免疫抑制治疗(糖皮质激素、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及旁路治疗来改善出血,后者包括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及重组人活化因子Ⅶ(rhFⅦ),其有很好的安全性,常用剂量是90ug/kg,每2-3小时静脉注射,直至出血停止。

纤维蛋白原(冻干人纤维蛋白原)

药理: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酶解变成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因子13)作用下,形成坚实纤维蛋白,发挥止血作用。

适应症:1、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2、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包括严重肝脏损伤、肝硬化、DIC、病理产科、产后大出血和因大手术、外伤或内出血等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而造成的凝血障碍。3、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出血

用法用量:本品经S/D法和℃30分钟干热法病毒灭活处理,可能会导致人纤维蛋白原体内生物活性下降和免疫原性改变,建议仅在无其他有效治疗方法而又确实需要补充纤维蛋白原的情况下权衡利弊后使用。将装有人纤维蛋白原和灭菌注射用水的制剂瓶预温至30-37℃,开启铝塑组合盖,露出橡皮塞,用消毒剂如酒精消毒橡皮塞暴露部分,瓶盖上勿残留消毒剂,然后按瓶签标示量(25ml)注入预温的灭菌注射用水,并立即释放真空,置于30-37℃水浴中,轻轻转动瓶身,直至产品完全溶解(切勿剧烈振摇以免蛋白变性),然后用带滤网装置的输血器精细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一般以每分钟60滴作用为宜。应根据病情和临床检验结果包括凝血试验指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来决定给药量。一般纤维蛋白原<1g/L时,输注。每输注2g纤维蛋白原制品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0.5g/L。一般首次给药1-2g静滴,如需要可遵照医嘱继续给药。

禁忌症:婴幼儿、尿毒症、尿闭和有血栓倾向者禁用。

凝血酶冻干粉

药理:主要成分为牛血或猪血中提取的凝血酶原,经激活而得到凝血酶的无菌冻干品。凝血酶能直接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从而导致血液凝固,使血液凝固的速度与凝血酶溶液的浓度有关。凝血酶可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小板聚集。当凝血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纤维蛋白原本身缺乏时,可能不产生血液凝固。只能外用或口服,严禁注射,如误入血管可导致血栓形成,局部坏死危及生命。

适应症:局部止血药。主要用于毛细血管、小血管、静脉出血及实质性脏器局部止血、凝血机能障碍出血、手术中不易结扎的小血管止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的局部止血以及外科手术后组织愈合。辅助用于处理普通外科腹部切口,肝脏手术创面和扁桃体手术创面的渗血。对动脉出血效果不佳。凝血酶仅可口服用于胃肠道出血或局部出血处涂布。凝血酶的止血效果与其剂量、浓度呈正相关。

用法用量:本品为局部止血药。使用时根据具体要求,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凝血酶溶液,喷洒于创伤表面。用灭菌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成50-单位/ml的溶液,溶液应在4小时内应用,加敷料包扎。而进行肝脏手术时,则需要使用每毫升-单位的凝血酶溶液;本品用温水送服治疗消化道出血时必须先中和胃酸,当PH>5时方能奏效。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不超过37℃)溶解成10-单位/ml的溶液,口服或局部灌注,也可根据出血部位及程度增减浓度、次数。在某些情况下,可将凝血酶干粉直接施用在渗血的表面。

五、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

1、氨基己酸

规格:10ml:2g

药理:本品是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纤溶酶原通过其分子结构中的赖氨酸结合部位特异性地与纤维蛋白结合,然后在激活物作用下变为纤溶酶,该酶能裂解纤维蛋白中精氨酸和赖氨酸肽链,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使血凝块溶解。本品的化学结果与赖氨酸相似,能定性阻断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防止其激活,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高浓度则直接抑制纤溶酶活力,达到止血效果。

药代:本品分布于血管外间隙,并迅速进入细胞、胎盘。本品在血中以游离状态存在,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体内维持时间短,不代谢,给药后12h,有40-60%以原形从尿中迅速排泄。T1/2为61-分钟。

适应症:适用于预防及治疗血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各种出血。

1、前列腺、尿道、肺、肝、胰、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的外伤或手术出血,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或尿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术中早期用药或术前用药,可减少手术中渗血,并减少输血量。

2、DIC晚期,以防继发性纤溶亢进症。

3、可作为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出血或月经过多的辅助治疗。

4、可用于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出血、咯血、ITP和白血病等各种出血的对症治疗;对于慢性渗血效果显著,对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疗效差,对严重出血、伤口大量出血及癌肿出血等无止血作用。

5、局部应用:0.5%溶液冲膀胱用于术后膀胱出血;拔牙后可用10%溶液漱口和蘸药的棉球填塞伤口;亦可用5-10%溶液纱布浸泡后敷贴伤口。

用法用量:因本品排泄快,需持续给予才能维持有效浓度,故一般皆用静脉滴注法。本品在体内的有效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的浓度至少为ug/ml。对外科手术出血或内科大量出血者,迅速止血,要求迅速达到上述血液浓度。初量可取4-6g(2-3支)(20%溶液)溶于ml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溶液中,于15-30分钟滴完。持续剂量为每小时1g,一日不超过20g,可连用3-4日,可口服也可注射。维持12-24h或更久,以病情而定。

不良反应:

1、本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剂量增大,不良反应增多,症状加重。而且该药排泄快,且止血效果弱、药效维持时间较短而毒性反应较多,目前临床上已很少使用。

2、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腹泻,其次为眩晕、瘙痒、头晕、耳鸣、全身不适、鼻塞、皮疹、红斑、不泄精等,当每日剂量超过16g时,尤易发生。快速静注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因血管扩张而发生结膜和鼻粘膜出血,少数人可发生惊厥及心脏或肝脏损害。大剂量或疗程超过4周可产生肌痛、软弱、疲劳、肌红蛋白尿,甚至肾功能衰竭等,停药后可缓解恢复,过敏性休克偶有报道。

3、本品从尿排泄快,尿浓度高,能抑制尿激酶的纤溶作用,可形成血凝块,阻塞尿路。因此,泌尿科术后有血尿、尿道手术后出血的患者应慎用。

4、易发生血栓和心、肝、肾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慎用,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栓塞性血管病史者禁用或慎用。

2、氨甲苯酸(止血芳酸)

规格:10ml:mg

药理:本品为促凝血药。血循环中存在各种纤溶酶(原)的天然拮抗剂,如抗纤溶酶素等。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抗纤溶物质活性比纤溶物质活性高很多倍,所以不致发生纤溶性出血。但这些拮抗剂不能阻滞已吸附在纤维蛋白网上的激活物(如尿激酶)所激活而形成纤溶酶。纤溶酶是一种肽链内切酶,在中性环境中能裂解纤维蛋白(原)的精氨酸和赖氨酸肽链,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并引起凝血块溶解出血。纤溶酶原通过其分子结构中的赖氨酸结合部位而特异性地吸附在纤维蛋白上,赖氨酸则可以竞争性地阻抑这样吸附作用,减少纤溶酶原的吸附率,从而减少纤溶酶原的激活程度,以减少出血。本品的立体构型与赖氨酸相似,能竞争性阻抑纤溶酶原吸附在纤维蛋白网上,从而防止其激活,保护纤维蛋白不被纤溶酶降解而达到止血作用,止血作用较氨基己酸强4-5倍。本品尚能直接抑制纤溶酶活力,减少纤溶酶激活补体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止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

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因纤溶亢进所引起的出血,包括急性和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的高纤溶出血,后者常见于癌肿、白血病、妇产科意外、严重肝病出血等;链激酶、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过量所致出血;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较显著,但对创伤出血以及癌症出血无止血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mg-mg,一日3次;静脉注射或滴注一次0.1-0.3g(1-3支),一日不超过0.6g(6支)。

不良反应:本品与6-氨基己酸相比,抗纤溶活性强5倍。不良反应极少见。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可促进血栓形成,偶有头昏、头痛、眼部不适,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对有血栓形成倾向者或有血栓栓塞病史者慎用或禁用,有心肌梗死倾向者应慎用。

3、氨甲环酸(止血环酸)

药理:同氨甲苯酸。本品的立体构型与赖氨酸相似,能与纤溶酶和纤溶酶原上的纤维蛋白亲和部位中的赖氨酸强烈吸附,竞争性阻抑纤溶酶原吸附在纤维蛋白网上,阻抑纤溶酶、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从而防止其激活,保护纤维蛋白不被纤溶酶降解而达到止血作用,止血作用强于氨基己酸6-10倍。氨甲环酸还可抑制引起血管渗透性增强、变态反应即炎症病变的激肽及其它活性肽的产生。本品尚能直接抑制纤溶酶活力,减少纤溶酶激活补体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止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发生。

适应症:

1、本品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DIC所致的继发性高纤溶状态,在未肝素化前,一般不用本品。

2、用于肺、肝、胰腺、前列腺、尿道、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的外伤、产后或手术后出血,但对癌症出血、创伤出血及非纤维蛋白溶解引起的出血无效。

3、用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及尿激酶的拮抗剂,治疗溶栓过量所致严重出血。

4、用于人工流产、胎盘早期剥脱、死胎、羊水栓塞引起的纤溶性出血,以及病理性宫腔内局部纤溶性增高的月经过多症。

5、用于中枢神经病变轻症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动脉瘤出血,应用本品止血优于其他抗纤溶药,但必须注意并发脑水肿或脑栓塞的危险性,至于重症有手术指征患者,本品仅可作辅助用药。此药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导致视力模糊、头痛、头晕、疲乏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偶有药物过量致颅内血栓形成或出血的报道。

6、用于治疗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可减少其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

7、血友病患者发生活动性出血,可联合应用本药。

8、用于预防或减轻因子8或9缺乏的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的出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g-1.5g,一日2-4次;静脉注射或滴注:一次0.25-0.5g,一日0.75-2g。静脉注射液以25%葡萄糖液稀释,静脉滴注液以5-10%葡萄糖液稀释,为防止手术前后出血,可参考上诉剂量。治疗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所致出血时,剂量可酌情加大。

不良反应:较氨基己酸少见,可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经期不适少见,偶见药物过量所致颅内血栓形成和出血。

六、其他类型止血药

云南白药

主要成分是三七,可缩短凝血时间,有止血作用。适用于治疗内外出血及血瘀肿痛。

三七类外用局部止血剂

又名田七,其生药功能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三七具有促凝和抗凝的双向调节功能,中医认为三七有止血、又能活血化瘀。

适应症:局部止血,除外用散瘀止血外,口服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咯血、颅内出血。口服三七生粉可降低患者血脂和胆固醇浓度,改善胸闷、气短等症状。

雌激素

药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增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增高纤维蛋白原、因子5和凝血酶原水平,抑制纤溶,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和平滑肌收缩等。此外对月经过多,扁桃体或子宫切除术后出血均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

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硫酸鱼精蛋白,为低分子量阳离子蛋白,系自适宜的鱼类新鲜成熟精子中提取的一种碱性蛋白质的硫酸盐。本品为硫酸鱼精蛋白加氯化钠使成等渗的灭菌水溶液。每ml中含苯酚0.25g。

药理:本品具有强碱性基团,在体内可与强酸性肝素钠或肝素钙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而使肝素失去抗凝作用。这种直接拮抗作用使肝素失去抗凝活性,肝素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加强其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个别实验证实,本品可分解肝素和抗凝血酶Ⅲ的结合,从而消除其抗凝作用。本品尚具有轻度抗凝血酶原激酶作用,但临床一般不用于对抗非肝素所致的抗凝作用。

药代:注射后0.5-1分钟即能发挥止血效能。作用持续约2小时。半衰期与用量有关,用量越大,半衰期越长。

适应症:抗肝素药,用于因注射肝素过量所引起的出血。1、注射肝素过量所致出血及其他自发性出血(如咯血,因为肺组织中肝素含量较高);2、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或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肝素者,在结束时用本药中和体内残余肝素。3、治疗重症肝病和肝移植手术时肝素样物质增多而导致的自发性出血。

用法用量:静注:抗肝素过量,用量与最后1次肝素使用量相比(1mg硫酸鱼精蛋白可中和单位肝素)。每次不超过5ml(50mg)。缓慢静注。一般以每分钟0.5ml的速度静注,在10分钟内注入量以不超过50mg为度。1、自发性出血:一日5-8mg/kg,分两次,间隔6h;2、静脉输注肝素者,停输后给25-50mg;3、体外循环后中和残余肝素,按本药1.5mg中和U肝素计算;4、皮下注射肝素者,按本药1-1.5mg中和U肝素计算后,给予初量25-50mg,稀释成10mg/ml后,在1-3min内缓慢静脉注射,余量按预计肝素吸收时间,持续注射8-16h。由于本品自身具有抗凝作用,因此2小时内(即本品作用有效持续时间内)不宜超过mg

不良反应: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引起低血压、心动过速、呼吸困难、面色潮红甚至休克,由药物直接作用于心肌或周围血管扩张所致,故注射宜缓慢;也有肺动脉高压及高血压的报道。过量可发生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出血。对鱼过敏者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此外还有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报道。一次用量一般不超过mg,注射器勿接触碱性物质,与头孢类有配伍禁忌。

抑酸剂

质子泵抑制剂(PPIs)和H2受体拮抗剂(H2RAs)均可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胃酸浓度降低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和预防再出血。PPIs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及头痛,少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反酸、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皮疹、乏力、荨麻疹、外周水肿、口干、转氨酶升高等。H2Ras不良反应有口干、头晕、失眠、便秘腹泻、皮疹、面部潮红、血压上升、月经失调、白细胞减少,偶见轻度转氨酶升高。

吸收性明胶海绵

通常系动物(牛、猪等)的皮胶,经蛋白水解酶处理后加工制成。明胶海绵不溶于水,但是,在组织内可吸收水分而膨胀,从而在组织间隙内达到填塞止血的效果。本制品几乎无抗原性,可完全被吸收。

用法:先将其于消毒生理盐水浸湿,然后再覆盖创面,通常可在4-6周内完全被吸收,吸收后常不遗留瘢痕或组织反应等不良反应。

其他:医用天然高分子材料(纤维素、明胶、甲壳素等)及医用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胶原等)用于围手术期出血及内镜下止血。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yq.com/wmcxzl/18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