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治疗 > 如何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如何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当人体胰腺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即胰岛素抵抗时,可引起血糖增高,形成糖尿病。

出现下列状况,必须注射胰岛素来降低升高的血糖。

注射胰岛素的适应症

(1)1型糖尿病患者,此类患者需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不用胰岛素治疗将危及生命。

(2)新诊断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12.0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大于9%时提示胰腺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需要直接注射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经较大剂量口服药物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好时需要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3)糖尿病患者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4)出现严重急性并发症时,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5)糖尿病合并严重感染时。

(6)糖尿病患者因其他疾病需行中、大型手术时。

(7)糖尿病出现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时,如严重肾脏、心脏、脑部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出血及严重肝病等。

胰岛素必须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

任何口服药物,都必须首先克服唾液、胃肠道消化液对药物的消化作用。胰岛素本身是一种蛋白质,如果胰岛素直接口服会因酶解或化学分解而失活,也就是说胰岛素不能直接口服。所以,千万记住市场上那些所谓的“口服胰岛素”都是虚假广告。

许多人一听说要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格外紧张,担心会药物成瘾,打上就停不掉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胰岛素是人体自身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里唯一一种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当胰腺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胰岛素抵抗时,就可引发胰岛素相对不足或利用障碍;或在口服降血糖药物疗效不好时,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控制血糖。

临床上发现,早期注射胰岛素可以保护自身胰岛β细胞,并可以在以后的降低血糖的治疗上,并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临床上使用的胰岛素种类较多,可以分为:

根据作用时间长短:

速效、短效、中效、长效、预混胰岛素。

根据来源:

动物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

按作用时间胰岛素的分类

分类

m

/小

h

m

/小

h

h

代表胰岛素??

商品

血糖

控制

时段

速效

胰岛

IA

10

~

15

m

1

~

2

4

~

6

赖脯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

谷赖胰岛素

优泌

诺和

艾倍

餐后

血糖

短效

胰岛

RI

0.5

~

1h

2

~

4

6

~

8

普通胰岛素

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精蛋白锌胰岛素

万苏林R

诺和灵R芯

优泌林R芯

餐后

血糖

下一

餐前

血糖

静脉

注射

用于

急性

并发

中效胰岛素

NPH

2

~

4h

2.5

~

3h

8

~

12

5

~

7

18

~

24

13

~

16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低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

万苏林N

诺和灵N

优泌林N

重和林N

早晨

注射

控制

午后

三点

血糖

睡前

注射

控制

次晨

空腹

血糖

长效胰岛素

PZI

1h

2

~

3h

3

~

4h

3

~

4h

3

~

14

8

~

10

24

~

42

24

~

30

24

20

德谷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诺和达

来得时

诺和平

基础

胰岛

空腹

血糖

预混

人胰

岛素

70/30(短、速效/中效)

0.5

h

2

~

12

16

~

24

人胰岛素预混30

诺和

30R

优泌

70/30

重合

M30

空腹

血糖

餐后

血糖

预混

人胰

岛素

50/50

(速效、短效/中效)

0.5

h

2

~

3

10

~

24

人胰岛素预混50

诺和灵

50R

预混

胰岛

素类

似物

70/30(短、速效/中)

10

~

20m

1

~

4

14

~

24

门冬胰岛素30

诺和锐30R

预混

胰岛

素类

似物

50/50(短、速效/中)

15m

15m

30

~

70m

30

~

70m

16

~

24

16

~

24

门冬胰岛素50

赖普胰岛素50R

诺和锐50R

优泌乐50R

空腹

血糖

餐后

血糖

预混

胰岛

素类

似物

75/25

(短效、速效/中)

15m30~70m16~24赖普胰岛素25R优泌乐25R

空腹

血糖

餐后

血糖

各种胰岛素作用效果随作用时间变化

因此,临床上要根据患者血糖的高低、身体的状况、有无并发症等,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降糖治疗方案,使用最佳种类的胰岛素把血糖控制到目标值,以减少对心脑肾脏眼睛周围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损伤。

血糖控制的目标值

策划:张启华审核:陈宇亭编排:渠冰校对:王洪英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yq.com/wmcxzl/19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