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治疗 > 沿着线索找证据

沿着线索找证据



上个月的某一天,一个年轻人找到我,咨询他父亲的脑动脉瘤该怎么治疗。病史已经半个月了,年轻人讲述着,他父亲63岁,一天晚上,突然出现了剧烈的头痛、颈项痛,颈项僵硬,并伴随呕吐,没有出现意识障碍。医院就诊,查头CT没有发现问题,次日患者仍严重头痛,复查头CT仍然阴性,县医院医生不放心,就给患者做了腰穿检查,穿刺出来的脑脊液是红色的。经过药物治疗,患者症状减轻,5天后又查一次腰穿,脑脊液红色变淡,有些发黄。医院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随后查头颈部血管CTA,发现左侧颈内动脉在一个分支——脉络膜前动脉起始处有一个动脉瘤。

当地医生建议患者家属来找我,寻求手术治疗。人脑和脊髓容纳在颅腔和椎管里,却不是充满颅腔与椎管,而是泡在脑脊液(脑和脊髓周围的“水”)里。在示意图上,我把脑脊液画成了淡绿色,实际上,它几乎是无色透明的。这些“水”被一层薄如蛛网的膜约束着,就是蛛网膜下腔。脑动脉瘤一般生长在颅内的主干血管上,还没有发出分支钻进脑内,也位于蛛网膜下腔。所以,脑动脉瘤破裂后,出血马上就染红了蛛网膜下腔的“水”,并将随着脑脊液扩散到脑与脊髓所有的缝隙和空腔,从腰段椎管穿刺流出的脑脊液也是血性的。

脑动脉瘤破裂造成的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绝大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动脉瘤破裂造成的。如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一旦发现了脑动脉瘤,基本上就确诊了。这是个凶险的病,应该尽早手术治疗。医院的医生,我对那个年轻人说,在CT诊断阴性的情况下,不放过心中的疑问,并用两次腰穿来证实。第一次腰穿是血性脑脊液,基本可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不过你也可以抬杠说,也许是医生穿刺造成的出血呢?虽然有经验的医生可以鉴别两种不同出血,万一那个医生是“新司机”呢?可几天后的第二次腰椎穿刺,脑脊液开始黄变,这是红细胞坏死崩解过程中释放出棕黄色铁离子(Fe3+)造成的,与患者病程一致,绝不可能是穿刺造成的假阳性。这个医生凭着临床手段确立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没有漏诊。我看了患者的资料,觉得诊断脑动脉瘤没问题。第一次头CT检查确实是阴性的,第二次CT在脑干(延髓)的前面发现了出血,这是不易觉察的小量出血,我现场提问了几个进修医生,也都误认为阴性了。疑问在于,CT的出血部位与CTA发现动脉瘤的部位不一致。虽然出血在“水”里可以弥散开,可以逐渐吸收掉,可是在“出血点”的周围为什么没有痕迹呢?特别是刚发病时的第一张CT。血是从哪里流过来的呢?

从椎管里流过来。一个进修医生试探着回答我。你们总算开始动脑筋了!见他们愿意学习,我也愿意接着讲解。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如果经过点拨,仍不肯动脑筋,我就不再多说了。血性脑脊液可以从颅腔流到椎管,当然也可以从椎管流到颅腔。临床症状往往可以提示发病的部位。我问患者的儿子,你父亲发病的一瞬间,第一秒钟,哪里最疼?开始是脖颈和后背,很快满头都疼,腰也疼。年轻人回答。此时可以作个小结了。医生诊病像侦探破案,要沿着线索找证据。目前我们拥有的证据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动脉瘤,线索是:出血部位与动脉瘤不一致,另外,患者第一症状并不表现在头部。据此,我们可以推测,1.患者的脑动脉瘤未必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2.出血原因可能位于椎管内,3.特别是上颈段和颅颈交界处,与症状最符合,4.对于中老年人,颅颈交界区有一个病——动静脉瘘,罕见,却容易表现为出血,而且因为病灶小,往往不能被CTA发现。至此,诊断的“大胆假设”部分就完成了,下一步是“小心求证”。当天下午患者从外地转来,次日就做血管造影检查,首先被查到的是CTA已经发现的那个动脉瘤,左侧椎动脉造影居然是正常的,难道我的推断错了?

导管最后到达右椎动脉,“唰”地一下,动静脉瘘现形了!

若不是事先认真分析,很可能就抓错了罪犯,而放跑了元凶。诊治病患,再小心也不过分。









































怎样防治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yq.com/wmcxzl/8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