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护理 > 案例分享丨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2例
案例分享丨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2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简称DR)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黄斑水肿等,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了解了糖网的概念,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该怎样处理?处理过程中又会有哪些注意事项?
下面我们用2位患者的案例来讲解:
病例回顾患者,男,55岁,因"双眼突然视物模糊2个月(右眼重)"以"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期"于年09月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下降,未诊治,1医院就诊,建议来我院治疗。
术前眼底照相术后眼底照相诊疗过程发现“2型糖尿病”5年,入院时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05,左眼0.6,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散瞳后眼底检查:右眼黄斑区网膜前可见大片状出血,周边视网膜可见散在出血斑,左眼视网膜平伏,下方网膜前可见大量出血。
入院后全麻下行右眼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清除黄斑前出血,全视网膜光凝。术后次日查体,右眼视力提高至0.3。
病例回顾患者,男,50岁,因“双眼无痛性视力渐降8年,加重1年。以“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期”于年04月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双眼视力下降,右眼重,未诊治,1年来视物模糊加重,几乎失明,术前眼部B超提示晶状体、玻璃体混浊。半月前在我科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发现右眼玻璃体乳白色浑浊,建议患者眼底进一步治疗。
术前眼底照相术后眼底照相诊疗过程发现“2型糖尿病”8年。专科检查:视力右眼手动,左眼0.1,双眼前节右眼人工晶体在位,左眼晶体皮质、核黄色楔型浑浊,余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右眼玻璃体弥漫性乳白色浑浊,眼底视不入,左眼底视盘及黄斑前大片增殖膜,沿血管弓向周边扩展,视网膜可见大片状出血及渗出。眼部B超:右眼玻璃体可见“V”型膜状回声。
入院后全麻下行“右眼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清除浑浊玻璃体,眼底可见视盘及黄斑前大片增殖膜,血管呈白线样改变,剥除增殖膜,全视网膜光凝。术后次日查体,右眼视力提高至0.05。
案例小结对此两个病例很有感概,同样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同样的手术治疗,因为患者患病时间长短不一样,结局大不同,虽然两位患者对手术效果都很满意。
第一位患者出血没有到玻璃体,但考虑到只靠药物吸收,过程太长,可能会损伤到黄斑区神经细胞,果断采取了手术治疗,避免了患者的视力损伤。
第二位患者,从手动到视0.05,对一般人这点视力可能没什么,对于一个几乎失明的人,这点视力可以避免他成为盲人,患者高兴地对见到每个人说满意满意,可我们都很惋惜,如果早一点治疗,他本可以视力更好的。
对于糖尿病引起的眼底视网膜病变,已经造成神经细胞损伤的,再高明的医生也不能让它起死回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疼不痒,尤其早期病变发生在视网膜周边部,不影响视力,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要筛查眼底,早发现,早干预,及时止损,不要让糖尿病悄悄偷走我们的视力!
相关链接DR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高血糖、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肥胖、胰岛素抵抗、妊娠、贫血、易感基因、吸烟、喝酒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除了妊娠和易感基因是不可控因素,其他的因素我们都是可以控制的。
因此,DR并没有想象中可怕,也是可防可控的,阻止DR的发生发展,减少失明风险,重在预防,强调早期干预,为此我们当尽早筑起以下8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严格控制血糖
第二道防线:严格控制血压
第三道防线:严格控制血脂
第四道防线:加强体重管理
第五道防线:积极改善微循环
第六道防线:防止微血栓形成
第七道防线:戒烟少酒
第八道防线:积极预防贫血
有些患者认为,糖尿病人只要控制好血糖,就能确保不发生并发症,这种想法是不对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只有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治理才能防治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名医有约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