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预防 > EURETINA主席专访Franc

EURETINA主席专访Franc



编者按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尤其是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眼科疾病。第15届欧洲视网膜专家学会(EURETINA)上,大会主席FrancescoBandello教授接受《国际眼科时讯》的专访,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RVO并发症的处理及其综合治疗的策略制订进行了详细解读。

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

  视网膜静脉阻塞,大多是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累及视网膜血管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有必要说明的是,在若干年前,对这类患者我们束手无策,他们的预后也很差。然而近几年,有了抗VEGF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来治疗这类患者,其预后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后可以获得很好的解剖和功能的恢复。因此,及早予以抗VEGF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十分重要,治疗效果一般也不错。这种疾病有很多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老龄化,以及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异常等是其中的主要因素。此外,吸烟也被认为是发生此类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黄斑水肿的视网膜血管管径改变

  黄斑水肿是一种视网膜静脉阻塞后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后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血管的血管舒张和管径改变情况,FrancescoBandello教授称,“我们正通过一种新设备进行评估。这种设备可以计算视网膜血管在频繁光刺激后的直径变化得出一个绝对值。血管对光的这种反应很重要。我们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发现这种反应减少,你也无法使光刺激后的血管扩张。我们的另一项有趣发现是,在这些患者中,当你予以雷珠单抗治疗后,这些指标可以恢复正常。似乎我们用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可以使血管对光的反应恢复正常。”想要弄明白这种现象很难,但FrancescoBandello教授发现通过治疗可以使其恢复正常,而且这种治疗效果是一种全新的发现,此前从未被人   有关抗VEGF治疗的研究一般都比较“激进”:患者一般每月注射一次、连续6个月,在接下来的6个月根据需要注射治疗。这种方法取得的疗效一般不错,但当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束,根据PRN原则和普通临床模式治疗时,其视功能便开始下降,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高强度的治疗,才能保证我们的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其远期治疗效果还算理想,而且长远看预后有所改善。

.糖皮质激素

  除了在本次大会上关于抗VEGF的报告外,FrancescoBandello教授还谈及他近期的有关地塞米松植入物注射的研究:“目前,针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或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我们有两种不同的选择治疗,糖皮质激素或抗VEGF。”由于还没有这两种药物被分别用于同一组患者的研究结果,因此无法确定哪一种方式是更好的或更适用于患者。虽然不能说地塞米松植入物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但目前获得的结果显示地塞米松植入物能够使眼睛维持4个月较好的状态。接受该治疗的患者视觉功能得到极大改善,视网膜黄斑水肿现象也大为减轻。他对眼科医师的忠告是,尽早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但稍微迟一些,也能看到病情的改善。

.激光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包括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什么情况下予以哪种治疗更合适呢?对此问题,FrancescoBandello教授指出,在新方法出现前,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激光治疗。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有效的;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同样有效,但需注意避免引起缺血型的患者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如今我们可以应用药物治疗确保获得稳定的治疗效果,但主要问题是如果不采取激光治疗,而仅仅应用药物的话,医师必须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否则患者就会有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如新生血管性的并发症。因为药物治疗并不能解决视网膜缺血的问题,而是降低视网膜缺血所致的异常升高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而眼内抗VEGF药物浓度下降后,视网膜缺血仍会产生更多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其他血管性并发症。由此可见,如无法保证患者规律随诊,还是采用激光治疗更佳。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yq.com/wmcxyf/19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