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治疗 > 一起来了解一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吧
一起来了解一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吧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主讲人:敬丽萍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位视网膜血管病。今天我主要讲解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简称CRVO,病因复杂,大多为血栓形成。
而促使血栓形成的因素有:①血管壁的改变:高血压和CRA硬化,造成对CRV的压迫为最常见危险因素,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其次为CRV炎症,管壁水肿、内膜受损、内皮细胞增殖等使管腔变窄,血流受阻。血管炎症主要见于45岁以下患者。②血液流变学改变:--些全身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可以引起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数量增多和凝集性增高、血栓素B2含量增高等。③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脏功能代偿功能不全,颈动脉狭窄或阻塞,大动脉炎等均可使视网膜灌注压过低或静脉回流受阻。此外眼局部因素如高眼压、外伤,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视神经头玻璃疣等的压迫可使CRV内血液回流受阻。CRVO病因复杂,常为多因素共同致病。
[临床表现]
患者可处于各年龄段。多为单眼发病,视力不同程度下降。眼底表现特点为各象限的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内出血呈火焰状,沿视网膜静脉分布。视盘和视网膜水肿,黄斑区尤为明显。久之,多形成黄斑囊样水肿简称CME,根据临床表现和预后可分为非缺血型和缺血型。
缺血性与非缺血性中央静脉阻塞临床鉴别要点:
(一)缺血型特点:
1视力明显下降多低于0.1
2.眼底见视网膜大量融合性出血,视盘和视网膜重度水肿,静脉扩张,呈棉绒斑。
3.瞳孔对光反应:相对传入瞳孔缺陷。
4.FFA表现见广泛毛细血管大面积无灌注区
5.视野.周边异常,常有中心暗点
6.ERG表现b波振幅降低.ab值降低
7.有新生血管形成和CME
(二)非缺血性:
1视力轻中度下降
2:眼底见视网膜出血和水肿较轻
3瞳孔对光反应:无相对传入瞳孔缺陷
4:FFA表现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无或少量无灌注区
5:视野周边正常,中心有或无相对暗点
6:ERG表现b波振幅正常,b/a值正常或轻度降低
7:一般无新生血管的形成。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不宜用止血剂、抗凝剂及血管扩张剂。应查找全身病因,治疗系统性疾病。眼局部重点在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于黄斑水肿,存在血管炎时,可口服糖皮质激素;近年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研究取得明显疗效,但部分患者易复发。对于缺血型CRVO,应行全视网膜光凝,防治眼新生血管性并发症。
应根据患者进行个体化定制
1、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及激素,是治疗本病经济有效的方法?常用药物有雷珠单抗、康柏西普、阿柏西普等,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流程,注意眼内炎,眼内出血、高眼压、白内障、注射相关性损伤及潜在的慢性损伤等不良反应。
2、激光光凝术
指利用热效应,对视网膜进行光凝,使局部组织蛋白质变性凝固,改善缺血和消退新生血管。对缺血型的任何视网膜静脉阻塞都可联合激光治疗,防止发生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及最严重的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该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3、玻璃体切割术
手术切除玻璃体后皮质,剥除黄斑前膜甚至内界膜,有助黄斑水肿减退,从而改善视力。适用于玻璃体积血持续不吸收,伴有玻璃体牵拉或者后皮质增厚的患者。
4、联合治疗
对于晚期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需抗VEGF治疗与抗青光眼手术、白内障手术、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割术等联合治疗。
5、中医治疗
(1)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防病治病的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病。
(2)指导患者避免疲劳、精神紧张及各种不良刺激,保持心境平和,保持生活规律。
(3)合理配餐,注意营养均衡,日常应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4)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如激素类药物的加减量以及服药的注意事项。
(5)积极治疗原发病灶,按时服用扩血管药物,监测血压变化。控制饮食。
(6)嘱患者定期复诊,继续口服或肌内注射血管扩张剂、维生素和高能药物以巩固疗效。勿擅自停药,一周后门诊随访。
(7)戒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