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预防 > 罪魁祸首多一点,血压高一点,危害大一点

罪魁祸首多一点,血压高一点,危害大一点



高血压不疼不痒?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临床经常能碰到患者问,高血压怎么会没有不舒服,是不是血压量错了。很多人认为高血压没有什么症状,其实这是高血压最常见的误区。高血压没症状很可能只是暂时的,高血压并不仅仅是血压升高那么简单,他能引起很多症状和疾病。大家看看自己和身边的人有没有以下症状,如果出现,表现可能出现血压升高,需要及时就医哦。

(一)临床表现

1.头晕:头晕是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这是一种持续性长,伴有极度沉闷和不适感的头晕,会严重影响思考、工作和学习。

2.头痛:高血压引起的头痛是一种持续性的钝痛,可发展为炸裂样的剧痛,疼痛部位多在太阳穴和后脑勺,通常在早上睡醒时发病。

3.烦躁、心悸、失眠:烦躁、心悸会导致失眠,失眠又会引起烦躁和心悸,3种症状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是高血压患者常有的表现。原因是高血压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以及神经功能失调。

4.视力下降:若出现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或看东西模糊,就要考虑是否为高血压所致,尤其是在眼科检查发现有视网膜病变时。

5.记忆力衰退:血压越高,症状越明显。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减退,但远期记忆依然清晰。

6.肢体麻木:当高血压发展到一定时期,会出现肢体麻木现象,如手指脚趾不灵活等。此时需立即接受治疗,预防中风和高血压危象。

7.鼻出血:重度高血压患者鼻腔内血管的压力增高会导致鼻出血,而鼻出血又是脑出血的高危信号,需立即服用降压药物或治疗。

(二)并发症·

高血压不仅本身会引起一些临床症状,更可怕的是,如果不及时控制和治疗,还会引起许多其他疾病。研究发现排名前20的并发症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脑梗、行动不便、肾病、呼吸道感染、脑供血不足、上呼吸道感染、肾功能不全、气管炎、骨质疏松症、失眠、尿毒症、贫血、心律失常、胃炎、骨关节病与关节炎。

1.心脏

长期的血压升高,不仅会导致心室肥厚,还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减少,出现心肌缺血。如果把心脏比作“供血泵”,冠状动脉血管就是给“供血泵”输送营养的管道,心室、心房就是“供血泵”的墙壁。高血压导致的心脏改变包括“供血泵”的墙壁出现增厚,“供血泵”输送营养的管道,出现管腔狭窄,血流减少,“供血泵”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2.脑

大脑是人体中的“信号中枢”,拥有丰富的血管,是人体中耗氧量最大的器官。长期的血压升高会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形成微动脉瘤,一旦破裂可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并发脑血栓形成。脑小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引起针尖样小范围梗死病灶,称为腔隙性脑梗死。即使轻微的血压升高也会悄悄影响你的大脑结构,造成认知功能减退,让人悄悄变“傻”。

3.肾脏

长期持续高血压诱发肾血管的病变,导致肾脏缺血和功能减退。慢性肾衰竭是长期高血压的严重后果之一。如果同时患有糖尿病,那么就会加速肾脏衰竭。试想一下,如果人体“下水道”不工作,那会有什么灾难性的后果。

4.视网膜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视网膜就是通往大脑的窗口。人体需要通过视网膜接受外界的光信号并转化成视觉信息。通俗理解就是,视网膜可以帮助我们看见这精彩纷呈的世界。血压的升高会导致视网膜动脉的渗出和出血,严重会导致失明。因此高血压患者眼底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怎么就高血压了—高血压发病因素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之间就高血压了,是遗传原因?还是生活不规律?下面给大家科普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男性≥45岁,女性≥55岁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不想得高血压—高血压预防方法

一、饮食方面

1.平衡膳食:坚持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主,粗细搭配,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2.减盐:减少盐的摄入量,每人每日小于5克。减少使用酱油、味精、腐乳等含钠量高的调味品。对于高血压高危人群和患者,应更严格地限制钠的摄入。

3.减油:每日烹调用油量应控制在20-30克,控制高脂肪食物摄入。尽量不食用煎炸食品。

4.减糖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少喝、不喝含糖饮料。

5.食用适量的鱼、畜禽肉和蛋类等动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富含优质蛋白,适量摄入对维持血压平稳有着重要意义。平均每天摄入总量在-克,分散在每日各餐中食用。

6.增加食用全谷物和杂豆类食物:比如全麦粉、小米、玉米、燕麦、荞麦等。

7.多吃蔬菜、水果:一餐食物中,蔬菜重量应占到一半,深色蔬菜含有更多的胡萝卜素和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应占所食用蔬菜量的一半以上。

8.科学饮水:成人每天饮水量一般不低于1.5L,根据生理情况、环境温湿度、运动以及摄入食物状况进行调整。

9.戒烟限酒:限制饮酒,以酒精量计算,成人一天最大饮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二、注意运动

高血压高危人群运动指导方案制定前,需要进行医学检查,增加运动中的安全性。

1.起始低强度:因高危人群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或者健康问题,建议以最保守的方案作为起始强度。

2.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因此要达到每周-分钟或者每天50-60分钟的运动量。

3.抗阻(力量)练习结合有氧运动。每周两次以上肌肉力量练习可以降低低血脂异常、高血压前期、腰围增加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及其聚集风险。

三、保持良好心态

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我们平日里要保证睡眠时间,规律生活,或者通过运动、音乐等方式减压放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yq.com/wmcxyf/19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