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视网膜出血 > 网膜出血护理 > 我们眼睛的视网膜真的是反智设计装反

我们眼睛的视网膜真的是反智设计装反



引言作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经常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甚至丧失痛心不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底改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形成、黄斑水肿甚至视网膜脱离,是目前成人非外伤失明的重要原因。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除了由于血糖高导致的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病理生理改变外,人类视网膜结构的“先天缺陷”和所谓“反智”设计,被认为是该类患者失明的罪魁祸首。如果不是人类视网膜的“不合理”的反着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事实真的如此吗?人类视网膜的结构关于脊椎动物(包括人类)视网膜装反了的言论甚嚣尘土,我当年也是拥趸之一。人类视网膜装反了也一直被当做人是进化来的而不是上帝造出来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没有哪个设计师会弄出这种反智的结构,更别说万能的上帝了)。网上各种相关文章现在仍然铺天盖地,您如果不愿意查,我也可以班门弄斧跟大家一起复习一下(眼科专家不要笑话我哈):视网膜是感光器官,通过接受外界的光线,将之转换成生物电信号,由视神经将“电波”传递到大脑中枢。完成上述功能的细胞分为三层:视细胞(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节细胞层。感光细胞(接收器)接受光线,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而双极细胞(处理器)则负责分类处理这些电信号。最后节细胞(传输器)会把这些分类好的电信号传输至视神经,并由视神经送至大脑,形成最终影像。一听这个,你立马就会想到我们的视网膜应该是这样装的(就像拿话筒,你肯定用嘴对着话筒方向)(图1):图1.你理想中的视网膜结构然而,对不起,你的视网膜不是这样的,上面是章鱼等头足类动物的视网膜结构。我们人类的视网膜是这样的,正对着光线来源方向的不是光源接收器感光细胞,而是传输器节细胞,而感光细胞却躲在了最后面,就像我们平常唱歌时,把话筒对着地板,而把嘴巴对着话筒线一样(图2):图2.人类视网膜的“反智”设计人类视网膜的不合理之处是不是觉得很怪异,这样设计至少一眼看上去就有几个很不合理的地方:(1)光线需要多经过至少两层细胞才能到达感光细胞,肯定影响光的传输和吸收;(2)视神经要穿进穿出,明显多走了很多路,并且眼底必须留出来一块空地方让视神经穿梭。因此我们眼睛有一块是没有感光细胞的,这就是视盘。由于视盘区域没有感光细胞,因此我们眼睛看东西时会有盲点(图3)。关于盲点的实验,如果你很无聊的想试试,请看看图4。(3)因为“反贴”了,视网膜与眼球壁之间只由感光细胞顶部与色素细胞层松散的接触,且没有视神经的牵拉固定,因此极易出现视网膜脱落。重度近视或者脑袋挨了一拳,都可能导致视网膜脱落。(4)回到我们开始说的糖尿病患者眼底出血,为了给前面的节细胞和双极细胞供氧和能量,在视网膜最表面,有一层薄薄的血管网,平时可能不太影响光线的射入。但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这些血管破裂、堵塞,导致眼底出血和渗出,那就会影响光线的射入。从而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图3.人类眼睛的视盘区

蒙住你的右眼,左眼盯着你右边十字,眼睛向屏幕靠近,有没有发现,开始时你可以看到左边的圆点,但是移动到某个距离时,左边的原点不见了,这是因为这个时候圆点在你左眼的盲点上了

图4.盲点实验存在即合理?似乎我们人眼的这种设计确实问题很多。但是如果我们脊椎动物把眼睛设计成章鱼这样,会更完美吗?目前争议很多,但是我更赞成这个观点:所谓的章鱼类头足动物的“完美”视网膜并不适合人类:(1)人类生活在陆地上,感受的光线强度远比章鱼类生活在海上的生物要强。感光细胞如果直接接收光线,会很容易受到伤害。即使人类的感光细胞躲在后面,但是由于光线吸收过程产热效应太强,人类视网膜在感光细胞后面,还进化出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来帮着散热。并且色素细胞层后面的脉络膜也有帮助散热的作用。(2)感光细胞是最消耗能量的,因此必须有非常丰富的血管网供能(比给节细胞功能的血管网厚实多了),且这些血管网必须和感光细胞非常靠近。但是血管内的血红蛋白对于成像却是灾难性的。人的血液中的血红素对光线有强烈的吸收,在nm左右有一个吸收峰(检验时血红蛋白的测定就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nm时的吸光度来分析得出结果的)。如果这些血管在感光细胞的的前面,就相当于原生态设计的眼底出血了,会严重影响成像。修修补补脊椎动物也进化出了很多机制来弥补缺陷:(1)黄斑区。在黄斑区,双极细胞、节细胞、连同它们发出的神经纤维、表面的血管网都向四周避开,只剩下感光细胞。因此黄斑区的视网膜是凹陷的(组织结构少),被称作叫做“中央凹”。在此区域光线可以不经过其他结构而直接照射到感光细胞上,因此可以得到非常清晰的成像。(2)双眼与脑补。人类的双眼互相弥补了彼此的盲点,因此我们平常看东西时并不存在所谓盲点。你也许会问,为什么单眼视物时,好像也感觉不到盲点呢?并且在很多国家,单眼者也是可以开车的。为啥?因为我们的大脑有很强的“脑补”能力,会根据盲点周边的信息和以往的记忆自动补全图像。关于脑补,有很多实例,比如说:“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乱的。读完这句话你的感觉是什么?没问题啊!再仔细看看,这句话里,很多汉字的顺序都颠倒了。所以,眼见为实……那完全是鬼扯,我们很多时候只看到了我们想看到或者曾经看到过的东西。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机制(如胶质细胞穆勒细胞的拟光纤作用)。以上这些进化过程中的修修补补,让你当一个“明眼人”那是够够的了。结语因此,人眼视网膜虽不够完美,但是也绝不反智。生物所谓的进化,也绝不存在完美之说,一切都只是在最初样子的基础上,缝缝补补而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dnyq.com/wmcxhl/20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